昨日一时兴起,看了《云边有个小卖部》和川端康成的《雪国》,然后入睡。
早上醒来,在小区里跑了半小时的步,看看四月份鲜花,闻闻清新的空气。往常跑完步,都觉得神清气爽,今天却无端觉得有些压抑。我在想自己怎么了呢?一股无法诉说的孤寂悲凉,萦绕在心间,久久不愿散去。
我搜肚刮肠地找找自己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想呀想呀,忽然想起,昨天看的两本书,基调都是比较悲凉的。日本的文学自然不必说,那种沉郁的文化早已渗透到骨子里。《云边有个小卖部》看起来各种调侃,其实也是很悲凉的。男主是个孤儿,女主随时都有死亡的威胁,虽然都倔强地如太阳花一样努力生长,然而生命的底色是灰色的。
这种情绪缠绕着我,仿佛看不见的菟丝花,攀附其上,吸取我里面的精气神,然后慢慢萎靡不振。我想起高中时,看韩寒的书,其中有一篇写的是少年韩寒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乖乖女的我,读完之后,那些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力一样,掌控了我的想法,让我竟然觉得对极了:学英语有什么用,我又不出国;学数学有什么用,去买菜需要平方根吗……为此,我竟然颓废了一星期!
我总是容易沉浸在作者塑造的那个世界里,被里面的想法所影响。有时候,不自知,情绪不知所起,便也不知不觉中沉沦其中了。
这个不知好坏,也要看是什么影响了吧,积极向上的是正向激励,消极下坠的就需要分辨,及时把自己拉出来。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立场,不要轻易被动摇,就像韩寒的“读书无用论”,我就没有坚守住。看书,还是需要去把关的。不然,这后遗症,得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