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于2019年1月18号~
原文发表在公众号,这段时间想在简书玩耍了,所以先搬运一些之前码的字。
1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欢锤子科技这家公司,它家的吉祥物叫罗永浩,人称老罗。
他彪悍的人生履历充满了各种标签。很多人听过他讲“相声”(段子),但很少人知道或者用他家的手机。
一个从英语培训跨行扎入深不见底的手机行业,在如今每3年就倒闭一波创业公司的浪潮中,老罗带着他的锤科,一路磕磕碰碰,几度在倒闭边缘挣扎。
我从锤科创立的第一天,关注到现在,6年的时间,看着锤科的产品拿了世界各种顶级设计奖。
锤科的手机一直把苹果当做对飙对象,所以人机交互、UI设计、以及各种功能创新都是业内高水准的设计,但就是这么一款击败iPhone6拿到if设计金奖的手机T1,累计销售不过25万。
锤科拉了一个团队(快如科技)出去做了一款社交APP叫子弹短信,这款产品的体验上,远胜于微信,30天内的激活量达到七百多万,但很快就进入平淡期。
很多大V评价锤科,其中赞同最多的一点是:
产品都是微创新,没有技术壁垒。
2
商业套路有很多种,我只讲我遇到过的。
有些非技术大牛的小伙伴在项目融资时,会把商业计划书PPT做得超详细和好看,字字斟酌。
我也是这样子,做之前还看了几十份同行的PPT,一边看还一边吐槽丫的怎么能做的这么难看。
后来在跟大佬们吃饭时,他们说,其实他们在谈生意时基本不看计划书,主要就是面谈,谈谈风险看看人,估算下这事能不能做。
而这个过程,就是确定“互换价值”的过程。
你这个项目刚好符合我的战略布局,那我开出来的条件你能不能接受。
很多时候,你这个项目的“技术壁垒”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你只是刚好在这个时间点上你这个东西符合我的发展需要,并且我又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选。
仅此而已。
在资本面前,很多个性化的东西都没有看起来那么重要。
就像锤科的子弹短信:
* 它的UI设计,远远高于微信的水平;
* 它能把语音即时转化成文字,解决了微信人们一看到语音信息就炸的烦恼;
* 它能在主页面接收到信息后直接回复而无需点进对话框从而极大的提高效率…
* 诸如此类的创新体验非常多……
但明摆着它是无法撼动微信的地位的,因为它那些功能(微创新),微信完全可以在下一个版本就叠加上去。
但为什么就是有投资人愿意投1.5个亿给子弹短信?
很大原因可能是:
* 看重了罗永浩的个人广告效应(流量);
* 是该社交通信产品符合投资人的战略布局。
3
我不是说“技术壁垒”不重要,只是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他是否拥有绝对的“技术壁垒”。
* 你喜欢设计,是不是非得拿到if设计金奖;
* 你喜欢唱歌,是不是非得唱到张学友那个层次;
* 你喜欢喜剧表演,是不是都得做到星爷那种高度;
那是不是达不到那个高度的人,就都是失败者呢。你有没有脑洞过,社会定义出来的规则,很可能就是为了不断消耗你的体力和精力去重复某一个技术技能?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社会大家都很焦虑,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而且每个人面对同一个选择时,承担的风险也不一样。
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技术壁垒”这个问题,而是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衡量自己的价值。
比如你拥有了某一技之长,接着考虑该技能满足哪些项目需求,而自己有没有机会驾驭该项目,并且能满足某资本的战略发展需要?
这是不是比起一根筋扎进去要把该技能磨炼个十来年,所获得的价值回报,更有保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