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2个心流事件,根据心流产生的五个基础条件(①热爱,②技能,③挑战,④反馈,⑤目标),回答以下5个问题:
问题一:我是否能够掌控这件事?且做这件事的难度略高出我的能力10%?
问题二:我是不是还有一些外界干扰没有屏蔽?
问题三:我有没有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
问题四:这是我自己遵从内心的选择吗?
问题五:我是否可以给自己主动设置一个即时反馈?
昨天我们知道了心流家庭和心流爱情的样貌,并且在作业中继续体验了专注一小时。
虽然每个人的体验效果各不相同,但只要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体验到专注带来的不同状态,就是非常好的开始。
心流与专注不同,心流更难以抵达。
虽然大家脑中都有心流开关,但是它隐藏得非常深,需要持续的行为来触发。当然,“展开行为”就是时间管理100天真正的价值所在,因为听了不等于就变成认知的一部分。我们就是需要不断练习展开行动,甚至试错,有一天才能练就运用自如的本领。
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触发心流?”
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所以分成了五节课。今天这节课,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心流产生的基础条件,也就是你首先要走进触发心流的通道,进入到心流游戏的界面;然后在此之上,用四节课的时间,逐一理解触发心流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就是你要掌握游戏规则,以此帮助你更好地开启心流时间。
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章第一节课讲的:进入心流时间的判断原则。
首先①,处于心流时间中的你,是不是有高度沉浸、物我两忘之感?
其次②,这个心流的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持续几个小时,但对时间的感知度消失了;
最后③,从结果上看,你是否感受到沉迷的喜悦,以及因为得到确实的收获而内心充实平静,对自己认可,对未来也充满信心?
现在我们就遵循这个判断原则,我们所做的事需要具备哪些基础条件,才能够触发心流呢?
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以及参考日常生活工作场景,在五种时间体系中,我们认为它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热爱
你要喜欢甚至热爱那件正在做的事。这点很好理解,如果你对这件事不好奇,一点兴趣也没有,那你可能根本不会开始,自然不会有心流。即便是做了,也可能是带着抵触的心理去做,只会更加厌烦。
比如一个很常见的情景就是看书,喜欢看书的人,给TA一本专业的学科书,都会在里面发现有意思的部分;不喜欢看书的人呢,即便小说再精彩,读两页就困得睁不开眼了。所以说,这件事最好是能够引起你兴趣的事,如果足够热爱,触发心流的概率就会更大。
那到底什么是喜欢甚至热爱的事情呢?
这个问题在本章第一节的作业中就很好的回答了,在那里我们完成了“心流环”测试。你也在好玩时间的大池子中,筛选了10项最感兴趣的事。同时你也可以回到之前的课程,去参考生存时间中的“小念头与大兴趣”,以及赚钱时间中的“当热血涌上心头”这两节,再次拓宽一下好奇的边界。
第二个条件:技能(控制能力)
对于正在做的事,你具备基础的控制能力。那什么是“控制能力”呢?就是当你做这件事时,你知道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你也知道下一步动作是什么,你甚至知道这样进行下去的结果是什么。
比如咱们之前提过的纪录片《徒手攀岩》主人公Alex,可以说,他攀爬酋长岩的过程就是心流本身。
在纪录片里他清楚地描述攀岩时的感受:在过程中,他的内心是非常快乐的,也非常清楚自己的攀爬路线,能够准确找到下一个支撑点。如果按照计划进行,他可以在太阳升起之前爬上岩顶。
我们大家在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当然知道Alex是有失败的可能的,因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一旦失误就是100%的几率。但是他依然认为自己可以掌控整个过程,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种“掌控能力”是经过无数次练习之后对抵达的信念。这种信念感是心流的重要开关。
第三个条件:挑战性
这件事不能太简单,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说吃东西这件事很简单,人们很喜欢但也很难产生心流。但是做美食就不一样了,想要做好,就势必要经历一番食材、火候、味道、摆盘的考验,这个过程就极易引发心流。
我们也会见到很多烹饪料理大师,都早已觉得自己做的都不是吃的了,而是道、是禅、是心法。
也就是说,心流不太可能出现在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因为习以为常靠惯性,大脑不会进行高层次的思考,就不会产生巅峰般的体验。那总结来说,就是:
向上挑战的时候,心流才会发生,争取进阶的时候才会发生。
第四个条件:反馈和奖励
要有阶段性的反馈和完成阶段成果的奖励。
听到这一点你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因为在第一节我们学过:心流关注点在过程,而不是结果。
所以我们需要注意,这里的“反馈”和“奖励”都不是外界标准,而是自己内心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在于,当你在做一个作品、完成一个事件,你能够明确地感知到,这就是你想要的,这种感觉对了,就是你心目中的完美。虽然外界并不一定认可这套标准,甚至不认为这件事有什么价值可言,但对你来说,每达到一次,你的幸福洪流就又来临一次。
可以说阶段性反馈和阶段成果的奖励非常重要。因为当过程漫长且艰难时,我们就需要强大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一个又一个正反馈带来的心流。
第五个条件:目标明确
整个过程需要目标明确,而不是闲散的游荡。这一点与第四点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因为只有目标明确,你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做成什么,什么是你要的状态,所以才能够得到阶段性反馈。
明确和闲散是专门给到我们的心流周期的。比如当你要写作,你可以规定每天完成1000字,因为心流很可能是在1000字内产生。但当我们需要练习心流开关时,不应该把这种周期规定成“写一会儿”。
画画也一样,可以是今天要完成一幅作品,但不能是“随便画一会儿”。
所以想要触发心流,首先要给到自己一个准确的、完整的心流周期,这对触发开关非常有用。
这一点在工作中体现得也特别明显。比如那些能够享受工作、高度沉浸在工作中,TA们体会到工作之乐的人,是因为TA们非常清楚当下的任务,对于未来宏大的目标意味着什么,所以才会在阶段性成果不断达成中走到更远。
反之,就是“摸鱼”的人,因为不清楚自己做的事有什么价值,也不思考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天要做些什么,所以上班时间,就是痛苦的生存时间。
现在我们把以上五个条件放在坐标轴上来看,这样会更加清晰明朗。
我们来看这张“心流通道示意图”来对照学习。
在坐标轴中,横轴是“技巧”,纵轴是“挑战”。比如我们要打网球,首先要对打网球这件事好奇、感兴趣,想去做,否则这个坐标轴就不会存在;然后,你会有一个愿景,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去参加全国网球比赛,拿到第一名,所以从现在开始你每天要花五个小时练习。
①最初,你的技巧不娴熟,那这个时候的你处于A1区域。你很可能会感受到心流,但是时间不会太久,因为你不具备掌控感;
②之后经过练习,你的技巧进步了,这时你就来到了A3区域。但是难度太低了,你的对手太弱了,你会感到很无聊;或者你面对了一个专业对手,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应付不了的挑战,这时你进入 A2区域,你感到的是焦虑;
这个时候,如何进入心流通道的答案,就非常清晰了:你要开始做这件事,并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过程中,如果你感到无聊,就提升挑战,但是也不能太难,大概提升10%最合适;如果你感到焦虑,就提升技巧,增加趣味和掌控感。
这个示意图来自米哈里教授的《心流》这本书。以上也是心流产生的五个基础条件,为了方便记忆,可以简化为:热爱、技能、挑战、反馈、目标这五个词。
虽然这些条件看起来有点复杂、有点多,但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很多事情都同时具备这五个条件,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寻找、调整和练习,就极有可能进入心流通道,来到心流时间。
Day 58
请选择2个心流事件,根据心流产生的五个基础条件(①热爱,②技能,③挑战,④反馈,⑤目标),回答以下5个问题:
01 瑜伽
问题一:我是否能够掌控这件事?且做这件事的难度略高出我的能力10%?
A:我可以掌控“瑜伽”的练习,选择练习的动作难度略高于我能力的10%。
问题二:我是不是还有一些外界干扰没有屏蔽?
A:是的,在家中练习有较大的干扰。除了每周3节(每次60分钟)去瑜伽馆的练习,我还需要固定下来早晨的15分钟和睡前的15分钟练习。
问题三:我有没有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
A:有清晰的目标。2021年完成各个动作的技巧训练,达成体能要求;2022年完成“教培”训练课时。3年内完成100节课的引领。
问题四:这是我自己遵从内心的选择吗?
A:是的,是我内心的选择。瑜伽这件事,不仅是兴趣本身,也是我的好看时间的内丹修炼。
问题五:我是否可以给自己主动设置一个即时反馈?
A:有反馈。一方面我自己有记录体重和饮食,还有身体上的进步,比如成功解锁了“轮式”;另一方面,我的私人教练也在为我记录,并逐步调整我的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