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都匀出差,近期下大雨,阴天,微凉。剑江河由青绿泛着大雨后翻涌的浑浊。
以前有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老翁不畏严寒,享受独自垂钓。而中午我也遇到一位。
中午从客户办公室出来,正值在江边,看到一位老人用旁边的木头放在水坝踩水到剑江河水泥坝边,装鱼的小桶正好当作板凳。
而后,在下午下班又经过剑江河的另一段又看见垂钓者。开始我只是以为在这个剑江河边的垂钓者只是钓着玩,毕竟这条河清朗时先前还看到有人在里面游泳,而且这条河贯穿城中,想必不会有鱼。
然而,下午下班走回酒店经过跨桥街路,亲眼看到有人垂钓的鱼竿收鱼,不禁惊喜。
雨后鱼是很多的,原因可能江河翻涌后需要出来吸氧透气。
小时候我乡下老家门前有条水沟,我们家里常备溪笼(竹编制品,前段大,后段小需要线缠绕,穿过中间有返倒退设计,类似倒葫芦状。)作为捕鱼的好帮手。
一到夏季大雨,沟渠水满混沌,就把溪笼安在沟渠中,底端压到泥下,有时候水流湍急怕溪笼被冲走,就在其中间腰部用木棒斜插压着固定。然后没多久去提,通常一小盆的鱼和泥鳅,有时候透过竹编缝隙看到还有抓到误闯的水蛇,刺激,惊喜又惊奇,很有意思。
那时候,离家不远有个叫大塘的类似一个小湖,深浅看不出,临近寨子的人也会去那里钓鱼。那时候像我弟他们的鱼具就是周边竹林弄的竹子加上鱼线鱼漂什么的即可,地里挖些蚯蚓做鱼饵就能大有作为。
后来,村寨越来越发展,老家门前的小沟渐渐盖上了水泥板扩展成了供车子行走的路。
后来,随着我们渐渐长大离去,家里的侄女们再也不知道捕鱼的乐趣,不知道什么是溪笼。
后来,他们眼里最多的就是手机和电视,现代化制作的玩具,以及很多的作业。
恍然间觉得,那时候的时光美好而虚幻。
秋季丰收的夜里在门前用手电筒照着沟渠里徒手抓鱼,看着一条条小小的泥鳅,那时候想着鱼就是没有疑问就是自然这么多的。然后不曾想过十几年后,鱼,再看到自然下遇到的鱼会这么让人感动。
自然,身边的自然是宇宙鬼斧神工造就的馈赠。希望人工,永远不要太快成为普遍,希望自然一直不再逐步变成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