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数据”?

课堂数据感并不是简单的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更多的还是需要让自己真正需要数据,从数据中看到学生的学习。

二次作答

这题我首先让学生从4组线段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求出面积的线段组合,然后让全班学生用反馈器进行作答,了解班级学生的答题情况。正确答案是A,只有40%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显然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于是我让学生进行小组的交流讨论,再进行第二次作答,正确率从40%提高到了64%,这时我挑选A选项的学生进行回答,该学生原来选择的是C,我问他改变答案的理由,他已经能够很清楚的说出EF不是高,求面积公式应该是底乘高,所以不能选。我又挑了第二次选E的同学来回答,该同学通过听完前一位同学的发言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觉得应该选择A,至此,我就告诉学生“是的,我们这题的答案就是A”。

王博士评课完,回家静下来细思,我才明白,这里我犯了多大的错误。

学生进行完第二次作答后,正确率是64%,其实也还不高,而我在采取了一定的教学之后居然没有再次用数据来验证这段教学是否有效,而只是用“我以为”的想法,就告诉了学生正确的答案。难道全班都会了吗?这段教学真的如我预想的有效吗?没有数据支撑,我如何能够找到二次作答后还不明白的孩子呢?难怪王博士会认为好可惜。我的数据感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还会不自觉的回到“我以为”的用个人经验来采取教学决策,而不是通过真实的数据来进行教学决策。

再也别用“我以为”来代替学生的想法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推荐:一所县域优质名校小学数学教学硬核资料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基本要点 数学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
    王红顺阅读 9,489评论 0 7
  • 学生终端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打破过去老师在【投影仪+PPT】或【电子白板+电子书】环境下只能采用讲...
    王者之声阅读 8,257评论 0 8
  • 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写在开始:虽然内心无比渴望去高一,但现实总比理想来得更“残酷”一些,又是一年高三生活。所以,今...
    陈蕾FZ阅读 4,695评论 1 51
  • 刘邦奇(2016)指出所谓“智慧课堂”,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
    沈同学_41c8阅读 1,706评论 0 1
  • 教学决策,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对教学实践的预测、分析和反思[https://baik...
    江雨温泉阅读 4,652评论 0 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