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现,人只有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这才认真起来,认真地做事,认真地活,也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人。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选择了偷懒,今天的事推到了明天,就这样,一日复一日,最后却一事无成。
有人说,这是没有压力的缘故,如果有了压力,就变得不一样了。在一天的时间里,都渴望多劳多获。但是实际上,在一天里不可能很快完成多件事,能顺顺利利完成一件事是相当不容易了。
有一个孩子,喜欢唱歌,十八那年,他告诉父母,高中三年每一天都要以唱歌为日常,来度过。
但高一那年因为课程太多,没有办法合理安排,去唱歌,就要耽误课程,去上课,就要耽误唱歌。
最后一个学期期末考试他败了。
因此没有权利选择好的文科班,学习唱歌。
在老师和学校的帮助下,重新读高一,而他其他的同学都升了一级,成了他的学姐学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科目。
看完这个故事,使我更加地明白,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无法同时做好每一件事情。
比如,最近的我一样,一边学习的新技能,一边创作新鲜故事。但几天下来,发现两边都没能做好。
于是想把一些事推到明天、后天,可是到了明天、后天,依旧要有新的事情做。根本来不及两全其美。
突然想起了一首歌《两全》:生活是个战场/屡败屡战的硬仗/在现实的两难/谁有两全的答案
我想很多时候都无法两全。
有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一个坐了一辈子轮椅的老人,他八十岁才离开了人世。因为从小就坐在轮椅上,父母陪着他到了四五十岁,然后仙去了。
父母不在的日子里,他差点没活了下去,因为没有人推着他去看日出与夕阳了。
这位老人坐在轮椅上,忧郁了好一阵子。因为自己无妻与子女,在政府下他进了养老院,就在六十岁那年,一个少年出现,每天推着他去看日出和夕阳。
这个少年是一个志愿者,因为有爱心,就自动申请进了养老院进行工作。
因此帮了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
老人们一看到他,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或者孙子,亦或者是年轻时的自己。
就这样这位老人到最后一刻仙去,那个少年一直在身边。
记得老人经常说了一句话:世上的事物,没有更坏的时刻,当你看到最坏的时刻,那么好的时刻就要出现了………
然而,两全的答案,就在好坏之间,人的一生不会太坏,也不会太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