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赶个节尾,去看了热翻全网的《你好,李焕英》。贾玲不负众望的展现了谐星该有的幽默,让影院里充满了情不自禁的笑声,也显示了她对真挚感情的演绎能力,把母女亲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赚得绝大多数观众的眼泪。有笑有哭,有轻松有感触,这好像是最近几年谐星导演的惯用套路,成效斐然。于我也很受用,前篇笑的前仰后合,后篇哭的稀里哗啦。
走出影院,久久不能平静,沉浸在贾玲的剧情中,不禁地想,为什么呢?应是引起了两点共鸣:
1、60、70、80年代人群的“爷青回”。
贾导那一摔把大家一下子带进80年代初,李焕英一行青年代表60后,对那个画面有着清晰记忆的青少年是70后,而穿越过去的贾晓玲就代表了我们这群尚未出生却总听大人们回忆那个时代的80后们。这一下子覆盖了3个时段的人群,任谁坐在那里都能讲几句那个时代的事儿,大过年的可以和家人一起看看过去的故事,能不叫座吗?
2、用一生也参不透的亲子教育。
李焕英对贾晓玲的教育是温和的,女儿小时候拉了裤子,她没有气反而笑了,高中毕业做了假通知书,她也没有过多的埋怨,依然对女儿的出息充满期望给予鼓励。这样的妈妈恐怕是当下很多母亲不能做到的,虽然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实际操作中,常常是“鸡飞狗跳”的敌我作战,正因为李焕英是个温柔的妈妈,贾晓玲的遗憾,或者说贾玲的遗憾才更为牵动观众,很多80后既是女儿又是妈妈,自己还没有出息,并正处于如何教育孩子出息的阶段,看着这剧情,如何不共情?
老实说,我妈妈不是李焕英那型的,她是一位雷厉风行的暴躁妈妈,张口就骂,抬手就打,但她的爱也一点不少,她就在80年代初给我们买过电视,我不小心烧掉了电视,妈妈虽然暴怒,但过了不几天又买了一台让我们看。印象里,她没有说过希望我能出息的话,也说过希望我健康快乐的话,她不会说这样的话,她只会每天忙忙碌碌的周全一家子的生活,但我知道她深深爱着她的每一个孩子。我虽然没有贾晓玲那么笨,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我也没有过成贾玲这么出息的样儿,膝下有个儿子,每天与其斗智斗勇。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李焕英那样温和的妈妈,我也只希望儿子健康快乐成长,但我都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