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春秋记载了国家的兴亡,就是想要让后来的人能够有所警示。就算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百姓,有着坚固的盔甲和锋锐的兵器,有着威武凶猛的战将,只要是士兵不亲近自己就不可能打胜战建立功勋。
晋侯在韩国被俘虏,楚国的子玉兵败于城濮,蔡国还没等到敌人攻打自己就已经溃败了。
所以说,文王并不能驱使不愿意亲附自己的百姓,先轸不能指挥没有受过训练的战士,造父王良不能架着驽马破车跑得又快又远,后羿逢蒙不能用破弓和劣质的羽箭射中远处的小目标。战争胜败的关键就在于士卒是不是和领导一条心,是不是有足够的训练。
02
原文
春秋记国家存亡,以察来世。虽有广土众民,坚甲利兵,威猛之将,士卒不亲附,不可以战胜取功。
晋侯获于韩;楚子玉得臣败于城濮;蔡不待敌而众溃。
故语曰:文王不能使不附之民;先轸不能战不教之卒;造父王良不能以弊车不作之马,趋疾而致远;羿逄蒙不能以枉矢弱弓,射远中微。故强弱成败之要,在乎附士卒,教习之而已。
03
补
晋侯获于韩:晋国最后一个国君是晋静公。传说晋静公是被韩氏的臣子韩玘杀害的。
楚子玉得臣:即成得臣,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楚国令尹,公族大夫。这位爷在城濮之战中是楚军的主帅,但是最终被晋军干碎了。因此,自杀。
蔡不待敌而众溃:蔡国算是灭亡了两次,都是被楚国灭亡的。蔡国第一次灭亡以后,楚国又重新建立了蔡国。这个蔡国朵次迁都,最后一任国君是蔡圣公。传说蔡圣公这个人相当不是人,最后终于被楚国再一次消灭了。
先轸:又称原轸,“五贤士”之一,晋国的军事统帅。这位爷是第一位拥有元帅头衔并且有元帅战绩的人。因为无礼于晋襄公,所以自己冲到敌人军队中战死。
造父:传说中周穆王的司机。他被封在赵城,所以以赵为氏,是赵氏的始祖。
王良:即伯乐。本名孙阳,字子良。传说中他是周穆王的马夫。
羿:即后羿,传说中的神射手,曾经射落了九个太阳。
逄蒙:传说是后裔的徒弟,也是一名神射手。
04
感
这个本质上还是在说仁义那一套。逻辑是,士卒之所以会和领导一条心自然是因为领导够仁义了。
但是我们都知道,尤其是前面也讲过了,只讲仁义道德是会悲剧了。那么,这一篇就不能只讲仁义。在文章的最后提了一句士兵的训练。
怎么说呢?
我觉得这一篇实在是太虚了。
得到士兵的支持的基础,但是只有愿意支持自己的训练有素的士兵明显也是不够的。除了这些,战术上的东西还是必须得有的。
兵者,国之大事啊,不可不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