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似乎找到了冥想的快感,在奔跑中也可以被催眠。最近一直在听王东岳先生哲学论关于求真还是求存的问题,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共鸣,不仅睡前听,跑步的时候也听,感觉非常惬意。
以下是和Q老师关于奔跑的对话:
我:我现在跑步听着王东岳特别带劲。
Q: 东岳老师用物演通论给您做哲学意义上的鼓劲。
我:我以为就像你的声音一样,充满了能量的质感,我想这就是催眠。真正的融会贯通是一种柔软,缓缓地流淌的碰撞。
Q: 您表扬的我面部生疼,我以后好好滴读,用心地读。不负听众不负青。
我: 面部疼那是东岳老师的刺激,不是我的刺激。从这一个层面来讲,您比K老师的声音更具有穿透力,K老师的声音充满了焦虑的硬的灌输,不是曲径通幽的柔软的缓缓地流淌,如果和东岳老师对比,更明显一些;当然这个没有任何褒贬之意,就是一种直觉感受。我很喜欢被东岳老师催眠的感觉,虽然我知道这种声音是具有催眠作用的。
Q: 万青老师的言论很大胆。我把一休哥搬出来,他常说“不要着急,休息、休息”。
我: 没有什么大胆。投射而已。值得起推敲的,才能恒久远。不过 我今天听了东岳老师关于求真还是求存的问题,在我听了十遍之后,今天发生了一点共鸣,可喜可贺。可能求存,更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存在感是安全感的基石。
Q老师,我还请教一个问题哈,你说我现在迷上东岳老师声音之后,有点抗拒K老师声音了,你说这是怎么了?帮我分析下呗。
Q:离咱老师太远了,找他哈个酒好好唠唠。
我:远近不说,你说这个抗拒是咋回事?我昨晚都没有睡好觉。我总感觉哪个地方出问题了,我是不是不由自主的在攻击我的父亲?我觉得K老师还是有些硬。我被东岳老师催眠的不行,感觉他讲话的方式,充满了能量,像宗教一样,吸引我。
Q:那就多听东岳老师,谁让你感觉舒服就接近谁。K老师让您觉得硬也是有K老师的原因我自己感觉老师内在还有很多委屈和伤痛,他需要用壳包裹一下就让你觉得硬。然而对K老师带着伤去那么用力和无畏地做这份工作去助人自助,修行自己。以我对K老师会有心疼他的感觉。
我:你的感觉太敏锐了。佩服你这么一说,我貌似没有那么难过了。
Q:东岳老师离您很远,您对他的感知就是您可以想象的美好。
我:对。是不是一种本能的逃避。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宗教般虔诚的感觉。我最近写的故事里,貌似和东岳老师的某些观点发生了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察了,K老师用力过猛。
Q:男士和女士的对同一个男士的感受也不一样。我只是说出我自己的感觉。K老师虽然认识他才六个月,至今也没有聊过天。但感觉他活的很用力、很勤奋、很执拗,这些坚持让人心疼。自然因为这样的坚持和投入才有老师今天。我想如果老师内在足够愉悦和丰盛,自然不是现在的样子。
我:等我们这个蓝橡树一对一咨询到一环节,我想约你咨询。还有那个D老师也很吸引我。
Q:我是个拯救者身份,与我的童年亦有关系。接触到K老师会有某些时候感觉我可不可以好好成长去帮助他一点点。好的咱们都可以。
我感觉万青老师特别open,特别及时解决问题。这点和K老师完全不一样,K老师会自己去默默地消化遇到的困惑,而您会找信任的人去寻求办法。从这一点讲您的依恋关系应该是健康的。
在昨天晚上我几乎近于失眠,因为我被东岳先生感动了,这样子我仿佛在情感上背叛了K老师;可是如果我要是不在情感上背叛K老师,我就要背叛我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仿佛更加痛苦。
可是关键的时候,Q老师的共情使我了解到K老师的局限,也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觉察,不断的成长;而我们何尝又不是呢?当我通过抗拒K老师的硬,进而间接来抗拒自己的成长太慢了——可是慢也比原地踏步强啊,依然是值得骄傲的。
借用Q老师的话,来结束今天冲突的化解与成长:我把一休哥搬出来,他常说“不要着急,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