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放任孩子“宅”下去了,多带他出去走走。
去菜市场、超市时,不妨让孩子拎着购物袋参与其中。让他摸摸带着晨露的青菜,看看水产箱里鲜活的鱼虾,试着自己询问“阿姨,这斤苹果多少钱”。在比价、算账的过程中,数字不再是课本上的符号,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度量;讨价还价的烟火气里,藏着最生动的人际交往课。
去逛街、看电影或短途旅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对着地图研究地铁换乘,在购票软件上对比场次和价格,甚至为一家人规划午餐的选择。当他发现“坐错站”会耽误行程,“选错餐厅”可能不合口味时,便会懂得责任与取舍——这些成长,远胜过书本里的道理。
去听一场青少年演讲,带他参加社区的公益市集。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他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摆摊的老人如何坚持手艺,分享的学长如何克服胆怯。这些具体的相遇,会让“社会”二字变得鲜活,也让孩子在观察与共情中,慢慢找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结。
孩子的成长,从不是闭门造车的想象,而是脚踩大地的体验。走出去,让阳光晒透他们的童年,让人间的温度滋养他们的心灵,远比困在屏幕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