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锤炼之路
入坑
刚进拆书帮的时候就正好碰到了舵里面的一位拆书家完成C1的任务。那时候具体不知道拆研班是啥,就听他们说进入拆研班以后会有做不完的任务,很忙,很累,很有收获。当我刚过完3-3还没有拿到三级证书的时候,舵主就问,下一期的拆研班就要开始了,你要不要报名。在评估了后面三个月的安排后,觉得还是可以想办法挑战下的,然后就开始“入坑”了。
入群等人员到位后,我们开始分组。个人比较佛系,自己没想着去“拉帮结派”,就看看到时候哪个组人数不够就到哪个组,最后很随缘地分到了最佛系的组^_^.
修炼
分组完后,我们收到的就是一份天书---拆研班手册。读完第一遍只知道要完成4个必做任务,其他的各种玩法规则是一脸懵。当要求上报第一阶段任务的时候,认真阅读了多遍天书之后,才找到正途。
明确规则后,看了下自己的时间,在11月份工作任务会比较重,所以最好在前面三个阶段就完成所有的主要任务。在看看任务的难度,明显这个F1最适合在开始的时候搞,因为内容都是自己很熟悉的了,在加上成熟的外援资料,很容易构建出自己的逻辑。最难的就是C1了,时间要那么长,自己之前拆的主题没有合适的,需要先酝酿下。那么L1和P1就适合在中间了。所以决定先拿F1开刀。
喜迎F1
凭着拆书升级的经历,F1的任务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了。最大的挑战来源于角色的转换。之前都是拆书练级,想着逐字稿还有师傅审核下,旁边还有个观察家兜着,自己至少不会太“误人子弟”。现在整个场上就是我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万一说了些啥把别人带沟里去了那就不好了。所以在课上严格控制讨论的内容,只能和今天主题强相关的,而且沿着按照我给的步骤操作。发现现场用一个小时把拆书法的理论说清楚,并让学习者写出自己的便签,实在是太难了,时间太短了。有点过于“低估”便签法的难度了。后面的任务中,对主题的内容都保持着强克制,一定不能说多,说多了,时间就不够了。
挑战P1和L1
为了匹配后面工作安排,把P1和L1放在了同一个阶段。这里面难点的是P1,因为没有玩过,心理没底。先是看了各种师兄的分享,发现大家讲的都很有道理,里面很多的方法论在后面拆书课里面都使用(比如分享的一定是要自己用过的内容,要主题阅读多本书籍,还有拆书成课的**步)。自己开始做的时候,发现心里虚,对自己实力不够自信,但本着拆为己用的原则,还是硬上了职场沟通的主题。最后在去参加下前面同学的分享,会发现P1任务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去设计自己的拆书课,并在上课前多读几遍逐字稿,瞬间就找回了拆书过级的自信。
终极大坑C1
基于精力考虑,我选择了C1和P1同一个主题。本以为这样会轻松一些,可以早点躺平。结果又被别的小伙伴拉入了跨组磨课的坑。刚开始没想接受挑战任务了,因为任务规格的限制,别的组的小伙伴很热情地找了过来,并承诺让我当“辅助”的角色,我就这么很佛性地被拉入坑了。为了更轻松点,我计划把C1和跨组磨课合起来搞,并开始准备了。过了两天才得知,不可以这么玩,这样导致我的压力直接倍增,不仅要同时准备两个课,最重要的是跨组磨课的进度上有点落了(组内有小伙伴有事,我们必须提前5天时间完成任务),雪上加霜的是,连磨课的流程都还没摸清楚。全组小伙伴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并决定采用先完成再完美的策略。后面知道了,一定要厚着脸皮和观察家多多沟通,多取点“真经”,能让你快速“入道"。
收获
这9个星期的时间过得很充实(用三个阶段完成了除大复盘外的所有任务)。去年办了80小时的自习卡只用了30小时不到,这次拆研班直接帮忙消费掉了50个小时,终于可以很自豪地跟老婆说,我没有浪费钱。周末不加班基本就泡在自习室了,找回上学的感觉。
自信:加入拆研班之前,内心不够自信,担心自己完成不了这么多困难的任务,特别是给别人上3个小时的课,太为难我这工科人员了。入班后,接受每个任务前都会有恐惧,觉得任务很难,担心做不好。但全身心地投入后,借助周边的资源发现啊,原来这么搞就可以了。当你确定自己的主题,找到自己的逻辑后,自信心会油然而生,并傍生着愉悦的幸福感。
方向:把4种路线的每一个入门任务都完成了一个,体验了每条路线的特点,并找到了当前自己想精进的路线
技能:在众多任务中,跨组磨课对技能的锤炼是最高效的。大家对整个课程主题、拆页和整体逻辑要达成一致。在商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让你惊喜的idea冒出来。收获最大的是如何去准备一个三小时课的流程以及每个阶段应该完成的事项。完成这个任务后,发现3小时的课程也不是件太难的事情。
福利:复盘的使用。在每完成一个任务后都要进行复盘。一是复盘的模板很使用;二是这种做事的方式很喜欢。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得到一份成果后就进行复盘,在寻找到以后改进的机会点的同时,明确了后续工作的重点。把它用到工作中,感觉非常好,过程资产和管理经验都很好地保存下来了,方便后面复用。
攻略:
任务顺序:
建议顺序:F1---P1--L1+磨课--C1
F1:内容相对没有什么压力,都是大家熟悉的内容。建议在这个阶段多做些挑战任务,能做的都做了,给后面的任务多留点精力
P1:这个任务的对非培训师等类似行业的人来说会有点心理压力。这个任务很特殊,它在开营的时候就要先预约时间点,所以建议抢位置的时候选中间或中间靠前点的时间点。这样可以去观摩下其他人是怎么操作的,自己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时间在后面的话,主要是担心出了什么问题没完成,就没啥机会补了。
L1:这个任务相对比较灵活,就看大家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和分舵的机缘了。建议提前跟舵内的组织长老沟通,看看近期舵内的活动安排,这样可能可以给自己多一些选择。
磨课:为什么把这个挑战任务放在这里,因为这个任务太有意思了,这个是渡劫的任务,过去了你就跨进3小时课的门槛了。这个任务一定要多和观察家沟通,他们手上有宝贵的历史经验,能挖出多少出来就看你们的脸皮够不够厚了。这个任务的关键在于尽快把组建立起来并明确主题,然后把课程的整体逻辑给搭建起来。当逻辑搭建完成后,后面大家分工去处理效率就很快了。
C1: 当你完成磨课任务后,C1任务相对就没那么难了。跟着磨课的流程走,基本不会走偏了。建议C1和磨课选择同一主题的不同书。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对主题的理解会更深、更广些。我“因祸得福”,大家磨课选的我的主题,所以在C1的时候,即使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主题(和磨课主题相同,书不同),但磨课的那本书使我对C1拆解的那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对学员提问是应对自如。
时间安排:听从班班和观察家们的建议,前面安排紧些
感谢
1. 拆研班的班班和观察家们都很nice, 很认真负责,特别是磨课任务中的观察家大蓉老师,那课基本是她陪我们一起磨出来的。
2. 小组内的同学们都很给力,没人掉队
3. 感谢拉我入磨课坑的队友,没有她的“诱导”就不能“飞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