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非必要生活

疫情以来,以往最期待的假期却变成了最纠结的时刻。

每在假期前夕,无论政府、学校还是社区,都要为防疫发布相应政策,而最让人不舒服的就是“非必要”这三个字:非必要不离市、非必要不出校甚至是非必要不返乡等。

我不懂为什么不直接用“禁止”这样的词汇,至少不会让人去纠结自己的行为究竟有没有必要。

因为“非必要”这三个字实在太模糊了,感觉很自由又感觉像是完全被束缚。而到底什么是“必要”,什么又是“非必要”,政策里并没有给出明确要求。

和许久没见的朋友吃顿饭、去自己想去很久的城市旅游、去看一场期待很久的演唱会,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事在疫情与“非必要”的条件下,竟显得有一些矫情。

毕竟没人希望自己因为别人去做一些非必要的事,给自己所在地区带来几个A类B类,也没有人愿意为那些不是每个人都会理解的非必要被视为添乱的人。

不仅是非必要的事被一再压缩,连许多必要甚至是联系到生命的事,都被一些人在政策的“旨意”下被排在了第二位。

必要和非比要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的计划也在不断被打乱和中止。

不过,牢骚偶尔发发就好。回到现实,还有许多必要的事要做,也还有许多非必要的事可以做。

和朋友来一场线上的约饭,彼此炫耀自己食堂;把计划旅行的钱先存起来,依旧期待与它的约会;去KTV和喜欢的歌手开一场各自的演唱会。

尽管和计划有较大偏差,尽管是一样的非必要,尽管是不得不从简的办法。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存在,何不带着心中那些牢骚和任性,来一场非必要的狂欢。

非必要是一种生活方式,但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