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地大小班”是现象级的,不是个案,透露出无奈和无力,当然了也太卷了
或是因为有同感,有共情,有共鸣,是因为心有戚戚焉。总之就是一则“5000块工资46个工作群”的视频一经发布,并被广泛传播,迅速登上热搜,还衍生出了“随时随地大小班”这一谐音梗,并一炮而红。
当然了, 也引发网友热议,但是这种热议更多的是非议。
之所以被热议被非议,成为热点,也成为槽点,是因为其不是个例,而是范例。是许多人遭遇的现实困境,所以是破防了。
虽然我们也有类似的遭遇和心结,同是天涯沦落人。
但是该视频的内容更离奇,更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是反差强烈,是落差更大。
是收入一般般与工作群组繁多的对比,是差距很大。暴露了,也凸显了打工人或者是工薪族的不易,被压榨。
当然了,也透露出“工作群"已经有泛滥成灾之势利。
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确带来了效率,提高了效益。但是凡事有两面,有利也有弊。
总之就是,我们都被工作群组,也被“群主”(也即我们的领导,或许是相关的部门)顺势利用了,进一步说是被绑架了。
别的不说,就说现实体悟吧!
我的工资还不及5000,当然了我参与的群组也不到46个,但是粗算下来,也有20个。对比视频发布者,我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了。
但是也是感到很衰,很累,很无语。
就以4月29日为例,我收到了不同部门发来的4条消息。
一个是提醒,是需要转发的。一个是需要拍照上传照片的,还有一个需要落实的,最后一个是下班时分收到的,是要求明天参会的。
对于我来说,一天收到4条工作信息并不是多么的特殊。说不上多,也说不上少,不是最多的,也不是最少的。
记得三年防疫时期,每天收到10余条工作指令,也不在话下。而且也是不分白天黑夜,周末工作日的。
如今不是特殊时期,在休息日或休息时间收到工作指令信息,也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
最起码我是习以为常了。
正因为如此,工作时间,我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就看看手机,否则就可能错过回复的及时性。
而错过工作指令安排的信息,一是时间上被动,在落实时间上显得逼仄;二是会接到指令发出部门的电话,催促你接收。等等。
我本基层,但不是最基层。我有时也是二传手,向下发布信息,也是渴望相关人员及时回复,并落实。
等等。
所以说,“我”也可能包括“你”,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强者愤怒,挥刀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挥刀向更弱者。
一句话,我们都是局中人,也是剧中人,当然更是在这个循环中不能自拔。不可能出圈的。
虽然我们有时忍不住,也是啧有烦言,甚至对此要出拳向空气表达愤怒。
但是又能怎样呢?因为这就是工作,就是饭碗,虽然都说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为基层减负等,但是利用群组收发工作信息已经是习以为常,是大势所趋了。
影响工作,乃至影响休息又能如何呢?还不是无可奈何吗!
央视网公众号也是主持公道,发布了一篇评论文章,叫做《5000块工资46个工作群,“随时随地大小班”要不得》。怒批“随地大小班”现象!5000块工资46个群,休息权形同虚设,等等。
也由此,“随时随地大小班”的“隐形加班”文化也迅速引起关注。
随时随地大小班≈随时随地大小便。可见对其讨厌之极。
据说,前者是对打工人文化的侮辱,后者是对文明社会的侮辱,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不得不说,我们在工作中受到的教育是,加班是工作重要。我们在绩效改进计划中,几乎都有随叫随到,24小时开手机的内容。
等等,虽然很无理,但是我们无力反驳。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太卷了。当然了,也太软了。还有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太高效了。“随地大小班”是现象,是许多老板的绩效导向,更是员工改进方向
由此,也很搞笑。我们哂笑,也被人讥笑。最终是都在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