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上影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着实在中国大地火了一把.最近单位事多,心情不佳,近10多天没动笔了,但电影主人公辛格-----印度国家摔跤冠军的人格魅力,主要是家庭教育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一直在反刍,回味.网络微信里,影评围绕家庭教育的很多,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从父母的格局谈起.
怀踹着培养世界摔跤冠军的梦想,辛格寄希望于下一代.可命运偏会捉弄人,连生四个女孩后,他把以前的获奖荣誉整理起来,关上了心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家的两个姑娘把邻居家男孩打败,职业的敏感,让他灵光一现,他发现了两个女孩的摔跤天赋,燃起了他心中重塑世界冠军的热情.从最开始,他的格局就是培养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我佩服他敢于面对村里人的嘲讽,冲破世人观念.在那个女孩就是结婚生子,做家务盛行的农村,妻子的担忧不无道理,这样训练孩子们,以后谁还能娶她们?辛格的回答令我震惊,”我不是让他们选择我女儿,而是让我女儿去选择他们”.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同于他人.优秀往往是孤独的,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一定要顶住世俗的压力.自己孩子的强弱,做父母的最清楚.
为了训练孩子们,辛格订下了缜密的计划,从体能锻炼到营养配餐,每个环节都不是那么顺利.孩子们的疲劳反抗,家里的拮据,他都要一一对付.大家都知道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与其说是孩子的坚持,倒不如说是我们做父母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尤其是最开始阶段,陪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不要盲目羡慕人家的孩子,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辛格的训练有方,孩子们的努力坚持,他们一家终于得到的人们的认可,鲜花掌声不断,就在这时候,大女儿吉塔来到国家队,出现了心态上的变化,疏于训练.看到这些,辛格选择了放任,让她去尝试,等到她自己两度比赛失利,冷静下来,想起来爸爸.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学习.面对孩子的叛逆,我们的焦虑只能是火上浇油,于事无补.是成功还是失败,路终归的孩子自己走,自己体会,我们无法包办.
吉塔的两度失败,辛格没有责怪,认真看了比赛视频,理智分析原因,一点一点地找,发现是教练的错误方法后,他一直没忘记,他要培养的是世界冠军, 为国家争光,不只是个人荣誉.父母的格局,眼光,决定着孩子的未来.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