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能够存下首付款。记账本真的是第一功臣。
起初,每天晚上都拿漂亮本本记录自己每天的开销,剩余的总额。到后来,使用记账APP。APP很方便,月底系统自动统计花销总额,还可以自动生成自己在衣食住行哪一个方面用得比较多,很清晰直白的告诉自己,在哪一方面需要进行调整。比如,双十一时,在购买这块严重超标,那么下个月甚至是下一个季度这一块的预算就会被砍掉。
每个月总开销定在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大的基调定了下来,那么在租房子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数。如果租了很贵的房子,自己的“衣食行”方面就会大大被挤压掉。这样,房租的最高值很容易定下来。
我是一个物欲不高的人,买东西的时候会考虑使用率以及“断舍离”。逛超市时,我从来不会因为“折扣”去购物。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管有没有折扣,比如去专柜想买一个面霜,但是防嗮霜在搞活动,很便宜,买一送二的那种,只要家里还有防晒霜,哪怕是用了一半,我也不会囤货购买。第一:占用我的化妆盒空间。第二:我很有可能用完这个防嗮后就换一个牌子了。如果买了这个防嗮,到时自己又不想用,那还是花了钱请了“祖宗”回家。强迫自己使用,那基本每一次涂防晒霜的时候都很难受。为了当时贪便宜的一时欲望,后面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去填补,得不偿失。买回来的东西,要用得舒心,才能愉悦自己。
所有的月光族都是没有计划的消费。这里买一点,那里又玩一下,一到月底就会发现,自己明明没有买什么大件,钱就没有了。还欠了马爸爸的债。如果存在这些困惑,不如开始记账,到了月底,就知道自己的花销大头在什么地方,很多不该花的钱也就一目了然。下个月就会质的改变。
另外,在《财富自由》中提到,尽量减少负债。除了房贷以外的贷款尽快停掉,比如,某呗,某条,信用卡等等。每个月工资到家就还债的心情真的不算愉悦。工资是自己一个月辛苦劳动的奖励,也是证明自己能力体现。一发工资就还信用卡,那是在暗示自己很无用。
如果说记账只是记录自己的花销那就错了,更加高级的玩法是理财。每个月的开销控制在百分之三十,那么每个月百分之四十的收入则用于理财。基金定投和股票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我不赞成“炒股”,花太多时间在看波形图没有太大的意义,看多了,自己的情绪会被股市操控,大起大落不利于身体健康。容易增加冠心病风险。股神巴菲特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提到“价值投资”,需要发现这些公司的真正价值,长期持有以期待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所以“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大学时候特别看好自己所学的行业。就把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人生中第一支股票——通策医疗。毫无疑问,为我的首付款做了巨大贡献。很幸运自己在高考成绩不理想的状态下,选择这个行业,遇见这支股票。
基金定投的理念就是强制储蓄。巴菲特曾说过:最好的投资就是买ETF。这个理念他推崇了十多年,我既然不是金融girl,跟着大佬抄作业还是没有错的。
保险是最后的兜底。在我看来,这是一比必须的花费,它的意义就在于两个字——“保险”。很多被保险经纪人忽悠的人,是没有明确它的意义。别想着买多少年保险,又得保障,又可以分红。这样不仅保费贵,而且保障还不全,我的理念是,买保险就是买平安,如果我平平安安过了一辈子,这钱就算送人了!保险费用占收入的百分之五是合理的。通过记账就能知道测算出自己的保险预算。能买多少保险,收入越高,就保额越高。
以上的消费,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理财保险,都是不断在“输出”。那么,每月抽出“百分之五”的收入用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这部分钱是我每个月必须用掉!不能剩下,也不能被其他占用。用于购买书籍(我不喜欢看电子书,少了阅读乐趣);还有听网课(很多优秀的理财课都是收费,而且价格不低)系统学习比在抖音不断刷“理财小知识”有用得多;因为自己喜欢吃蛋糕,还特地去上了烘培课。不断学习,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记账,让自己的投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投资数额。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就算大A市场遇到熊市,也不会慌乱。也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欲望,让自己财务形成良性循环。
不想自己过得有多么成功,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只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愉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