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上,提醒自己的“大脑”:不要去追那个“兔子”,越追越累!
这句话有点费解,或许大部分人不会这样,我自己确实经常为了追兔子类的够呛。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会在内心揪住一个“状况”,然后当成一个特别大的事情反复去想,越想越焦虑、越想越悲观,最终让自己陷入到一种持续焦虑、过度思虑的状态。
比如说,最近持续“耳鸣”,心里不想,耳鸣不在。心里一想,耳鸣就来。越想耳鸣声音越大、越明显。然后内心戏就开始了,“为什么耳鸣”、“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是不是一直都不会好”、“我怎么连安静一会儿的权利都没有了”、“我好绝望“………,无数个让人焦虑的念头升起,让我做什么事情都想着它,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在当下。“耳鸣”就像是那只“兔子”,而对这个兔子的过度思虑,就像一场徒劳无意义的内心马拉松,让自己越追越累。
很多时候,自己的大脑就是在做这种追兔子的游戏。兔子有的时候是耳鸣,有的时候是生病了暂时失去嗅觉,有的时候是其他什么小毛病。这个时候,自己的大脑很需要一个“旁观者”来提醒自己:别追那只兔子,回来!让自己回来,回到当下,眼前人、眼前事。
做事上,时常提醒自己,身体和心理上,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尤其是重要的事
人从未有过“一心二用”,只有“身心二用”,多数自以为的“一心二用”,其实只不过是把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在一个连续时间片段上不断切换关注对象而已。想把一件事情顺利做对、做好,就是让自己身体做这个事的同时,内心也关注着这个事,内心不要被过去的事情牵扯、不要被未来的事情打扰、也不要被当下泛起的“情绪”带走。
钓个鱼,鱼钩挂底,拔起鱼钩结果主线断了。心里可能立刻升起烦躁和愤怒,带着这份烦躁和愤怒换钩、换线的自己,是一个身心二用的自己,内心一边骂自己或者骂这个钓点环境,手上一边重新整理鱼钩鱼线,即便是鱼也不会喜欢咬这种坏心情的钓手挂的饵料。这时候,可以通过关注和调整呼吸,看看一心二用的自己,并试着看要不要重新回到身心一用的状态上来。
很多事情或许并不需要“身心一用”。但很多事情的价值本身就是让自己“身心一用”。
身体上,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慢慢意识到,身体远比人想象的要复杂、聪明和“更爱自己”。今年好几次过度锻炼之后出现急性的肌肉/筋膜发炎,结果就是伤停,反而容易过度反思自己“身体怎么这么不行呢”。其实是身体在通过发炎来保护自己,一方面提醒自己运动方式方法有问题,一方面通过发炎来修复过度损伤,进行自愈。这个时候,居然不感谢自己的身体,反而还怪罪起自己“疏于锻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所以,真正理解循序渐进的道理,主动认知自己当前身体的局限和能力边界,才是有效合理改善身体机能的起点。
人际关系上,“真诚”和“善意”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匮乏”会放大“人性”,环境内卷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匮乏”。当碰到甚至卷入伪善小人做的局当中的时候,作为一个完全不擅此道的人,很容易升起嗔恨心,带着嗔恨行事的结果,很可能陷入“自证预言”。就像电影中,他人想构陷一个正常人是“精神病人”,就是通过各种办法让这个人“当众失智”,让大家“眼见为实”,然后扭送精神病院。
这个时候,“嗔恨”帮了倒忙,保护自己全身而退乃至勇往无前的方法,反而不是“同流合污”,而是善意和真诚。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是惩戒“恶人”,对“恶人”的“真诚”是则是“斥责”,至少是沉默,或者远离。怀揣真诚和善意,但也不可不知这个世界上也有信奉“鬼谷子”哲学的小人,但最终选择说什么、做什么,决定了“我是谁”。
而思考和决定“我是谁”,是可能最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