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泊桑
背景:普法战争期间
人物:
羊脂球——下层民众(妓女)
卢瓦佐夫妇——商人(葡萄酒商)
卡雷夫妇——商人(棉纺织厂主)
于贝尔伯爵夫妇——贵族
两个修女——宗教
科尔尼德——民主党
感悟:
一辆马车,一个社会
莫泊桑写本书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在书中仅有的十人里体现了整个社会,映射出了整个社会各阶层的特点。
阅读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两个修女和科尔尼德。对修女印象深的原因是对他们太过失望,对科尔尼德印象深是因为假如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扮演的角色应该与他很像,换言之,小说中所有人的做法我最理解科尔尼德。两个修女在开篇给我的印象是善良的与世无争、不染世俗、潜心诵经的清高形象,可实际上,两个修女再受羊脂球恩惠后并没有回报她,反而参与到陷害羊脂球的阴谋之中,将宗教伪善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小说中唯一没有参与到阴谋之中的就是科尔尼德,即使在羊脂球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也没有伸出援手,但出于人性自私的一面考虑,这无可厚非,科尔尼德令我最欣赏的是在大家谋划羊脂球时他没有参与,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小说中少有“人性”,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别人帮你,那是情分,不帮你也是别人的自由,但无论在何时我们都不该去害人,这是最起码的道德。
本文的主人公羊脂球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她因自己的身份低下,不去或是说不敢主动与那些贵妇人们聊天,但是只要那些所谓的富人、上等人,和她看似亲近的说几句话,她便真心相对,将自己的食物分给同行的人,为了大家能获得通行的机会,她放弃了自己坚守的原则,一方面我看到了羊脂球为他人考虑的善良无私;另一方面,我也见证了羊脂球放弃原则的过程,正如我的老师所说“道德底线是一步一步退让的”。整个事件中无论羊脂球是否坚守她的底线,她都是纠结的,她都是饱受非议的,要么坚守原则放弃善良,这样会让所有人都困在这个可怕的军营;要么放弃原则选择善良,这样她就丧失了最后的一点尊严。羊脂球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
在被困期间,卢瓦佐夫妇将人性的自私展现的淋漓尽致,卢瓦佐费劲心机劝说羊脂球,卢瓦佐夫人甚至为此而大发雷霆,他们恨不得强迫羊脂球去服从军官的要求。最有趣的当属卡雷夫人和伯爵,伯爵一方面展现着贵族的绅士,有一方面用伪善的劝说羊脂球牺牲自己,一切似乎那么理所应当。而卡雷太太,着实是一个军迷,见到军官就两眼放光,只可惜了军官要的人不是自己,卡雷太太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利益,丝毫不觉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体现在每个人民的身上。
书中人物各有各的特点,所以在读这本书时,我的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在马车上,最后的一幕你会不会分食物给羊脂球?”显然,车上的人都选择了不会,有的人说当时自顾不暇的社会背景下,不给食物也是理所应当,可我认为,人性无关社会背景,任何社会条件下都有善良的人存在,车上的人不给羊脂球食物与羊脂球为了大家放弃尊严,形成鲜明的对比,羊脂球也可以有一万个理由不服从军官,可只有一个理由让她放弃了,就是为了大家可以走,这就是人性的善良,无论何时何地,善良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