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文章本打算在公众号发布的,却因注册问题就先在简书发布了,没想到这篇4700余字的文章,发文两天已有567的阅读量,获得7个粉丝,收到112.32元的赞赏,尽管对于这个阅读量和赞赏我没什么概念,但这久违的认可让我非常感动,备受鼓舞,感谢每位陌生的朋友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昨天开始已正式重启我的第二人生,为了记录成长和蜕变,我的阅读写作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在这春寒料峭的早晨,早起的确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但在先生的带动下,6:00我准时起床了,尽管脑袋不算清晰,也不妨碍我用身体带领意识。
在洗脸的时候,我貌似听到了公鸡打鸣的声音,刚开始还以为听错了,屏气凝神,果然是打鸣声,这在长沙城倒是稀奇,我一下就精神了。坐定后,窗外的啾啾鸟语格外悦耳,现在才知道,这些并不罕见,只是之前的我起得太晚而错过的平常事罢了。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好极了。
我拾起书单中的第一本书《精进》(采铜著)开始阅读起来,安静的早晨真的太适合读书了,曾经的我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吃学习的苦,直到经历世事才觉察出学习的快乐,直到灵魂有了裂缝才知道唯有阅读能填补。
我一边看书,一边在消化内容的间隙听听先生的能量早会,零碎的捕捉到他们讨论的主题“情绪”,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影响,聊到这一点大家各抒己见,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在带娃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崩溃时刻。
随着孩子的成长,撒谎、捣乱、破坏、执拗前仆后继地如约而至,一开始作为妈妈的我自然是耐心教导,可孩子不听劝阻,同样的问题一犯再犯,最终孩子的屡“教”不改,让已经处于疲惫边缘的我没有绷住情绪,朝孩子发火了。
声色俱厉下孩子自然委屈落泪,在孩子心里妈妈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温柔,而是印刻出一个猛兽的形象。
当怒气褪去时,我开始陷入愧疚与自责,发誓不能用这种方法,可当再次遇到同类情况时,情绪依然失控。我和孩子就在这种无休止的循环中煎熬着,孩子越来越胆小怕犯错,我越来越焦虑。
相信所有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甚至在继续这样的经历。
所以,一定是哪里出错了,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育儿知识,试图寻找解决方法。
然后,我发现90%的涉及这个话题的文章,无一例外的都只表达了“吼孩子”的坏处,都在指责恐龙妈妈的不是,都在孩子心理受创的角度危言耸听,比如“被吼的孩子大脑是会变形的”。
这样的文章不但没有给到我切实的方法,还让我产生了更强烈的罪恶感,认为自己简直就是一个罪人,不配做妈妈,不配拥有孩子的那一句“妈妈,我爱你!”,我毁了我的孩子……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组漫画,文章里我读到的内容不再是“没本事的人脾气大”这类观点,而是对妈妈们的理解。我并不否认“吼孩子”的坏处,但这份难得的体谅瞬间击中我的内心,让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需要被温柔以待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被逼为超人的妈妈。
得到理解后,我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更深层次的逻辑,漫画所表达的观点与我所想几乎不谋而合。也许一开始我们就弄错了,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
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一个中性词,包含感动、快乐、喜悦、悲伤、沮丧、激动、愤怒…… 所有人都会有这些情绪,那些喜闻乐见的快乐、喜悦能表露,那愤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脾气能表露吗?
其实不是绝对的,甚至我支持父母适当表达,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控制意味着压制,长期压制必然会有反弹,这种反弹要么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爆发,要么在身体里以细胞变异的方式压抑成疾病,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带娃第三年我的左肩就滋生出一个硕大的脂肪瘤,良性,已手术切除,身体的疲惫、运动的缺乏、免疫力下降,加上情绪的压制,促成了脂肪瘤的形成,这就是代价,也是一个信号,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情绪问题(这里指生气的情绪)。
对待情绪最好的态度是疏解,大概分四个步骤:疏通、梳理、解脱、回归。
疏通
很简单,就是向孩子表达真实的情绪,如果不小心声音大了,没关系,只要孩子静下来,你就可以表达了。建议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替代毫无意义的撒气和指责性的话语,不要用批判性的语言,比如“你这样不对,你是错的,你太调皮了…”,只讲事不讲人,最重要的是讲感受,比如“我很难过,我不能接受,我非常生气…”。
梳理
面对事件本身,思考情绪来源,如果孩子愿意继续听,那么就和孩子讲讲为什么你会生气,请求孩子的理解,告诉孩子你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妈妈也会有控制不了脾气的时候,询问孩子的建议,寻求孩子的帮助,对下次发生同样事情该如何处理达成一致的意见。
解脱
不愉快的发生所产生的低落心情,在当下或许难以复原,虽然我不想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已经泼洒的怒气不能收回,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倒带,但有必要带着孩子一起从阴霾中走出来,至少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尝试接纳情绪、改变心态,改变视角,改变方法。只有这样,未来的亲子关系才会朝更良性的方向发展。
回归
和孩子沟通明白后,妈妈要主动引导关系的回暖,即便很多时候是孩子先放低姿态。在沟通过程中,请仔细留意孩子释放出来的信号,比如“妈妈,抱抱…”这是孩子最直接最真实的心声,他害怕失去妈妈的爱,他仍然需要妈妈的爱。这种时候请不要拒绝孩子的这份请求,并告诉孩子“妈妈爱你,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生气与爱并不矛盾。
以上四个步骤中所贯穿的姿体动作尤为重要,小一点的孩子蹲下来说,大一点的孩子坐着说,也就是妈妈和孩子的视线要处于水平位置,如果可以,建议妈妈抱着孩子或者拉着手、看着孩子的眼睛。
举例
有一次因为安全问题我生孩子(果果)的气了,事情发生在马路边,我让果果靠边行(当时已经有摩托车从他身边擦身而过,我手里提着东西没法牵他),他坚持认为自己站的位置不会被车碰到,于是我吼了他“请你立刻站过来!”。事后回到家,我让果果放下书包,拉着他的手,开始认真的交流:
我:妈妈刚才真的很生气,你知道吗?
果:我知道。
我: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果:我没有听你的话。
我:那你认为我当时说的话对吗?(我常和果果说:如果认为我说的不对,可以反对我,但要说出理由)
果:对,但是车没有碰到我呀,我自己会小心的呀。
我:如果碰到你了,我说的那句话就没有用了,妈妈提示你“站边上一点”的作用是预防,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以为不会发生。在安全问题上,我们应该更谨慎。幼儿园的老师、交通警察都是这样说的(这里是为了搬出权威代表)。你觉得呢?
果:我知道了。
我:妈妈当时太担心你了,才一着急凶了你,你觉得妈妈是因为讨厌你才凶你,还是因为关心你才凶你?
果:关心我。
我:谢谢你理解妈妈的用心!你会不会不喜欢妈妈了?
果:我最喜欢妈妈,一千万喜欢!
我:谢谢你!妈妈也知道不该发脾气,但妈妈也不是完美的人,在突发情况下,一着急就没控制好。
果:嗯…(这个时候已经抱身上了)
我:告诉你哦,妈妈身体里住着几个兄弟姐妹,一个叫开心,一个叫难过,一个叫激动,还有一个叫生气的小怪兽,它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如果因为什么事吵到它才会跑出来,刚才它就跑出来了。
果:真的吗?它现在回去了吗?
我:回去了,它跑出来透了透气就回去睡觉了。
果:好的,那妈妈你以后能不能别再生气了,我害怕。
我:我也不喜欢生气的感觉,因为生气对身体不好,也会让我变丑,要不,以后如果再发生这种情况,你帮帮妈妈吧,你提醒一下我,我们给小怪兽买好吃的…
接下来的话题就是怎么对付小怪兽了。
现在果果5岁多了,他也知道并没有小怪兽,但偶尔会说“妈妈别生气,生气容易老,我想让你年轻…”听到这个气也消了一半。
现在我还是会偶尔发脾气,但是比起以前,至少与孩子之间说开了,通透了,我也会鼓励果果勇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也有气鼓鼓的时候,很小的时候我是变着法儿的哄他,还带他煮“生气汤”,把生气的感觉丢进去,煮开之后就会变成水蒸气飘走了。当然,更多的是去理解他的感受,真诚的道歉,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方。
以上讲的是问题的后端,是针对已经生成的情绪如何处理。
这篇文章并不是说父母们在情绪上可以毫无节制,而是面对已经发生的情绪暴走,该如何应对,以及如何复原亲子关系。相信大多数妈妈婚前都是温柔的妈妈,相信所有妈妈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孩子心中的猛兽,相信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那么,请正视并真诚对待孩子和你自己的情绪,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问题的前端,也就是正确面对孩子的问题,之前提到的“撒谎、捣乱、破坏、执拗”都有他背后的原因,撒谎是害怕妈妈发现自己的错误,捣乱是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破坏是为了探索新奇的事物,执拗是因为孩子有他想坚持的想法,是自主意识的生长,这样看来其实都不是坏事情。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让我们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用滤镜看孩子的缺点,孩子隐性的内在优势和潜力也要用心发现,其实,他们都是天使。然后把放在孩子身上的目光转移一些到自己身上来,修己达人,了解到这些,很多坏情绪就可以避免了。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父母们提供参考,爱孩子的同时,也请爱自己。
这里是成长实验室,我是废材宝妈,让我们用自己的成长影响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