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奇先生》这部电影下载在我手机里超过2个月了,打开过几次,但是从来没有坚持超过5分钟,电影叙事平淡,实在无法快速激起人的兴趣。某天下班路上,再一次打开《丘奇先生》,慢慢沉浸进去,以非常迫切的心情看完全片。
电影讲述的是丘奇先生与查莉母女温暖彼此人生的故事。主人公查莉的妈妈得了乳腺癌,他的亲生父亲请一名厨师照顾她们母女的生活,这位厨师就是丘奇先生。查莉对丘奇从一开始的敌对,逐渐被丘奇高超的厨艺折服,再到对丘奇充满了父亲般的依赖。
丘奇照顾查莉母女6年,直到查莉妈妈去世,查莉大学期间未婚先孕,丘奇收留了查莉。后来查莉的女儿出生,期间查莉有机会去纽约闯荡,但是查莉选择带着女儿陪伴年迈的丘奇,度过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
丘奇去世后,查莉整理他的遗物,日记透露出他冰冷、压抑的原生家庭生活,原来照顾查莉母女的日子,也反向慰藉了他受伤、孤寂的心灵。
《丘奇先生》讲述的家人间的爱与坚守,给我很深的触动。影片最后,查莉的女儿像丘奇一样有模有样的做早餐,丘奇的味道就是查莉家的传承。
“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过多轮讨论,以往我对这个话题无感。直到女儿出生,直到近两年新冠疫情,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我反复比较过在大城市奋斗与回乡发展的利弊:继续在大城市奋斗,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更丰富的物质环境,个人事业空间更大,但是无法兼顾逐渐年迈父母的生活。回乡发展,子女的教育环境和事业空间受限,但是可以更好兼顾到父母的生活。
我与子女的利益、父母的利益,就像是摆在天平的两端,无法实现平衡。如何抉择,我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2021年疫情期间,某位“北漂”流调触动了我,那是万万千千个“北漂”生活的缩影:终日忙碌,只有家和公司两点一线的行程,周末时间用来陪孩子上早教课。
这个偶发事件,引发我对“北漂”的质疑:我们一生追求的是什么呢?是更高的年薪?是一套更大的房子?是一个北京户口?人生的意义是这些么?
而继续北漂,可以想见的是,未来5年、10年的生活不会跟现在有什么大的不同。
去年偶然做的价值观测试,显示我的价值观是爱与自由,这个结果点醒了我。原来,我追求的是爱,是自由,而家人的健康与快乐是我人生最重要的组成,在此基础上,随心体验多样生活才是我所追求的完美人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