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课堂学习笔记—方程

设计思路

一、复习回顾旧知识

  1.吴老师直接向同学们了解他们对方程的认识,接着让同学直接向“方程”提问,抛出问题“方程你是什么?有什么用?有多厉害?”【对同学关于方程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同学们更快的进入课程主题。】

  2. 吴老师介绍了方程的重要朋友天平,让两个同学参与天平游戏中,此时的天平状态为不平衡,让朋友们用式子记录下来(30<50),再让两位同学将天平调整到平衡状态,同学记录(30+20=50),老师将20的砝码拿走,变成了香蕉,此时香蕉的质量不知道自然地带出未知数,此时有三种情况(大于、小于、等于)。将砝码换成20,老师说此时天平平衡状态,让同学们用式子表达,在过程中未知数的表达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接着换成了多种水果,也是出现了三种情况。最后是三个一模一样的水果致使天平平衡,也让同学用式子表达。【通过天平平衡状态引出方程思想,自然地带出未知数,也让同学自己去表达方程,可以看见不同形式的未知数。】

二、学习新知识

  1.将情况重新分类平衡与不平衡,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分类。通过同学自己思考取名引出新概念“不等式”与“等式”,并交代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等式。在对等式里面的类型进行细分,老熟人与新朋友划分区别,也是自己思考取名为方程,吴老师提问“什么是方程?”【让同学自己去思考更加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发挥主动性,让同学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

  2.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对方程的概念理解,并有同学来发表意见来质疑,一起得出结论“含有未知数和数字的等式为方程”,并对个别不同表达式进行区分,加强对方程概念的理解。提到之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方程思想,让同学们了解到未知数的表达方式多样并且方程存在于生活中。【强调方程中的几个关键词“未知数”“等式”,避免分类错误】

三、巩固练习

  1.进一步探索方程,通过观察图片,让同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用数学思维去发现线索。吴老师给同学们发送心中的天平,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天平的状态,不断送水学生心中的天平不断地到达平衡状态,让同学自己思考去将平衡状态用表达式记录下来,并比较不同。【通过题目练习巩固方程的应用,学会利用方程去表达问题,并且理解方程的意义与便利之处】

  2.通过等式去讲故事,加强学生的理解,将数学现实化,再次强调新知识的利用。【方程时时刻刻都会在生活中出现,可以通过方程去解决问题】

四、总结

  1.对方程畅所欲言,吴老师并让孩子们对她说一些想法,可以看出这节课同学收获丰富,对方程有了更多的兴趣。【与方程直接对话,总结新知识,对方程有了更多的兴趣了解】

课程亮点

1.学生们自主表达的机会很多,课堂气氛会更加的和谐。

2.直接抛出方程主题,开门见山,也间接地让同学们将思考内容往方程这片领域带。

3.天平是关键的一个物品,这也提前预知到方程中的平等思想。

4.数学问题现实化,尤其是最后对畅所欲言激发了同学们对方程学习的更多兴趣。

反思

    在同学不熟悉老师上课节奏时是否应该适当调整,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反应能力知识储备都有所区别,在教学时应该进行引导,在课程进入慢的时候应该学会引导。在学生上课时的,纪律坐姿方面是否会影响学习效率,可能过于自由会让学生放松自己,注意力会转移,但过于严肃会让气氛紧张,让学生词不达意,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