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了解一下《子夜》这部作品,揭示的是名族工业资本悲剧的社会命运,以名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线索,反映的主要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环境。
作者是茅盾,生于1896年,卒于1981年,他的原名是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著有小说《蚀》、《子夜》、《虹》、《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
读书以来,也只是大概知道有个文学家是茅盾,没有真正了解和细读过他的作品。这次读《子夜》,进度也比平时慢,自己对历史和当时的经济了解不多,加上开头出场的人物较多,似乎一下子比较难读懂。
虽然书中的主人公是吴荪甫,一个精明现实的企业家,但是开篇令我较震撼的是他的父亲吴老太爷。由于年轻时习武骑马跌伤导致半身不遂,他二十五年来不曾跨出他的书斋半步,二十五年来就只看过《太上感应篇》,仿佛《太上感应篇》是他的命。
从乡下到上海,所见的一切对于他而言是痛苦难忍的,环境嘈杂、灯红酒绿、打扮时髦、性感穿着这些与吴老太爷的“万物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儿子和女儿对上海的沉迷和反应也在打击着吴老太爷,他二十多年来的精神信念在逐渐瓦解着,这一切与他一直信奉的《太上感应篇》简直是背道而驰,他不相信也不愿接受这个社会变化的一切。
实际上,这是当时社会发展的新思想与旧思想的冲突,新的社会发展趋势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接受并适应的人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大抵也只是像吴老太爷一样暴毙了。
不过即使是新思想下的上海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社交及人性,都是远远超乎了我们现在的想象,只能说社会在发展中,并且是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