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规矩早就乱了套。有个叫阳货的,本是鲁国大夫家的家臣,却野心勃勃想搞事,琢磨着怎么把鲁国大权攥在自己手里。他这一套胡来的做法,孔子打心眼儿里看不惯。
孔子一辈子都在琢磨怎么恢复老祖宗传下来的礼法,阳货这明摆着是破坏规矩,跟孔子的想法完全拧着来。
可阳货也不傻,他知道孔子在鲁国有名望,想拉孔子入伙帮自己撑场面。
于是他想了个主意:派人给孔子送了一只小乳猪。按当时的规矩,当官的给士人送礼物,要是士人没在家当面接着,就得亲自去当官的家里回拜。阳货就是想拿这规矩逼着孔子来见他。
孔子哪能看不出阳货的小心思?他不想跟阳货这种人搅和在一起,但又不能坏了规矩落人话柄。思来想去,孔子就趁阳货出门不在家的时候,去阳货家回拜——这样既守了礼,又不用跟阳货碰面,多好。
可偏偏就这么巧,孔子拜完往回走的时候,正好跟阳货撞上了。阳货一见孔子,就开始连珠炮似的发问:“你明明有本事,却看着国家乱成这样不管,这能叫仁吗?”
接着又说:“你不是一直想出来做事吗?现在机会来了又总错过,这能叫聪明吗?日子一天天过,岁数可不等人啊!”
孔子听着这话,心里清楚跟阳货争辩也没用,就随口应了句“行吧,我以后会出来做官的”。
但实际上,孔子可没按着阳货的话来——阳货掌权那阵儿,孔子一直守着自己的底线,压根没出来帮阳货做事,还是该讲学讲学,该传播自己的思想就传播,在乱世里,守着自己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