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谈吴楚之争,个人的私心占了大部分。吴以国为姓,作为吴姓楚人,对楚国和吴国总带着特别的感情。谈到吴楚,有几个人就不得不提了,伍子胥和申包胥,逆臣伯嚭,兵圣孙武。
周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为使周太王顺利传位于姬昌,南逃,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句吴古国。
从太伯传了十九代后到了寿梦,吴国日益强大,自称为王,走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584年,寿梦继位第二年,楚申公巫臣为避难,带着“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绝世美人夏姬,投敌入吴,“楚材晋用”,后又为联吴抗楚,亲自到吴国,教吴国人车战,不断攻楚,拉开了楚国衰落、吴国崛起的序幕。
公元前570年,楚共王征伐吴国,直至衡山。
公元前548年,吴国唆使楚之属国舒鸠(今安徽舒城东南)叛楚,楚军击败吴军,攻灭舒鸠国。接着吴王诸樊又率军攻巢(今安徽安庆北),被楚守军用乱箭射死,吴军败走。
公元前546年,晋楚弭兵大会,与楚连年作战的吴未参加。楚国在解除了来自晋国的主要威胁后,全面投入对吴战争。
公元前537,鹊岸之战,楚军疏于戒备,在鹊岸(安徽无为县境)被吴军击败
公元前522,楚国流亡之臣伍子胥逃来吴国,公子光待以客礼
公元前519年,鸡父之战,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与吴国战于鸡父(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吴王僚率公子光等以情报与谋略配合作战、出奇制胜,夺取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州来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战场主动权从此转入吴军手中。
公元前518年(王僚九年),公子光又征伐楚国,攻克楚国的居巢、钟离二城,控制了淮河中游地区。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立,为吴王阖闾。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任命伍子胥担任行人之官并参政议国事。与此同时,楚王杀死了伯州犁,其孙伯嚭逃亡到吴国,被伍子胥举荐为大夫。
公元前512年,伍子胥“七荐孙子”,孙武以《孙子兵法》见吴王阖闾,拜将军。吴王阖闾先后灭掉归附楚国的小国徐国和钟吾国。然后采纳伍子胥分全国军队为三部,轮番侵敌,“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之计,疲劳楚军。
公元前510年,吴国讨伐越国,以扫除伐楚的后顾之忧。
公元前508年,吴国采用孙子“伐交”的战略,策动桐国,使其叛楚。十月,吴军乘楚人不备击败楚师于豫章,接着又攻克巢。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用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伯嚭为副将,大举攻楚。吴军溯淮而上,只用了十几天工夫,五战五捷,在柏举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鞭荆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 楚昭王出逃,随国收留和帮忙,申包胥哭秦庭,秦哀公发兵救楚,吴国内乱,越国偷袭,楚国复国。
公元前504年,楚国不甘心柏举、破郢之败,决心向吴报仇。派舟师顺流而下,讨伐吴国,被吴太子终累打败。楚国震动,君臣恐惧,迁都到鄀邑(在今湖北宣城县东南),以避吴军锋芒。吴之声威,由此远震中原诸国。此后,相当长时期吴、楚未再发生战争。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在楚人范蠡和文种的帮助下,卧薪尝胆,成功灭吴。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领军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杀死越王无疆,越国分裂。
吴楚之间,有几个关键人物,楚国的巫臣入吴,给吴国带去先进的中原文明,打开了吴人强国的大门,而孙武和楚人伍子胥,帮助吴国走向鼎盛,攻破楚都,而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则实践 “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成功复楚,也同样是来自楚国的伯嚭为一己私利,内残忠臣伍子胥,外通越国,一步步把吴国推向深渊,而越灭吴,楚人范蠡和文种功不可没。吴楚之争,变成了楚人之间斗智斗勇的背景墙,没有这几个楚人,吴越几乎没可能登台唱主角。“惟楚有材”绝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