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某段时间里,一直致力于思索如何解决多线程任务这个问题,总觉得人的精力和脑力是无限的,是可以任意开发的,可实际情况下并非如此。一个人手头上的时间,在同段时间内超过三件的时候,他的精力会被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单难以解决问题,且容易诱发漏洞,原本简单的数据和措辞,因为思索叉线,调动了第二梯队的汇报词语,用以说明第一梯队的任务,势必会产生差错,引起额外的工作对接成本,闹得彼此都不愉快。
直到看到一种说法,是“历史上任何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小规模范围内势必是以多胜少,而据此积少成多的胜利,才夺取了最终胜利。”这条思路换在工作中同样适用,当某段时间遇到多件事情的时候,可以采取单一任务的逐项解决模式,进而解决所有问题。
如何区别和编排文件的处理先后呢?这里有四条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优先考虑创收情况,如果说这项工作及时完成,能在短期内见到可观且触手可及的资金创收,那就不要犹豫,立刻、马上、及时、必须地去完成这件事情。因为,这项工作的价值已经非常明确的摆在你的前面,作为最佳评判标尺的资金已经码到你的面前。
二是后续问题的扩大化倾向是否严重,这就好比领导交代的事情,需要及时跟进和贯彻落实,因为领导一发火,后续的任务加重、困难加剧乃至于个人绩效达成奖金发放,都是需要考虑的代价。再则,遇到某些难缠的客户,完全不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一味的强调“你明白吗”、“你懂了吗”、“唉,你不懂”、“你干什么吃的”,遇到这样的低质量交谈对象,如果没有自虐心理,那就最好坚持打发走人为上策的原则。
三是成本投入的问题,花费一个小时和花费五分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也正是为了追求提高个人实战效率,所以才会有购买各种在线课程、面基在行牛人、举办专题会谈的举动,耗费时间成本太久,会让人长时间的保持在付出的状态,因践行过程中出现些小毛病,日计累加,便会形成负面影响,导致结果崩坏。毕竟,长时间耗损的不止时间,还有心力、毅力和执行的准确度。投入过重而收获甚寡,必然不当。
四是有无复利形式的可能性,把单品尽可能的卖出去更多份是复利的显像模式,完成一项任务,在汲取经验和收集逻辑两个层面,是否对个人有所益处,对今后要开展的同类别有何套用规则,乃至于对旁系任务是否存在借鉴价值,都可以作为参考内容。
而不管如何思考,都是在尽可能的分解多线程任务的局面,将其切割开来,在短时间内完成单一任务,毕竟,此刻正在撰写文稿的我,是没有办法分开心思去收听微信语音里的公布内容的。不管是我,还是你,目前急需锻炼的能力即是如何快速的做出抉择,不管是基于人情世故甚或工作本质,都得较好的平衡自我工作任务数量,掌握工作推进节奏。
唯如此,方能在游刃有余的处理事务方面再前一步。
萧牧梵 | 二〇一九年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