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滑坡谬误(Slipperyslope)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以达到某种意欲之结论。
滑坡谬误的典型形式为“如果发生A,接着就会发生B,接着就会发生C,接着就会发生D,……,接着就会发生Z”,而后通常会明示或暗示地推论“Z不应该发生,因此我们不应允许A发生”。A至B、B至C、C至D、……等因果关系好似一个个“坡”,从A推论至Z的过程就像一个滑坡。
一般在辩论过程中,反方用于反驳观点时,结合类比推理一起使用,与“稻草人”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案例
同样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下面我将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滑坡谬误”的常见使用方式。
案例一
小王对小陈说到:“小明今天问你借一百,你借出去了。明天就会问你借一千,一万。你有这么多钱借吗?”
在这个案例中,小王刻意放大不同金额的借出的相关性。但其实现实中不同金额借出的条件是各不相同,金额越高要求也越高,具体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以及经济能力作评估。所以今天借了一百,下次不一定就会借出一千。
案例二
父亲对小明说道:“如果你考不上好的高中,将来就考不到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也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以后一生就将会穷困潦倒。所以如果考不上好的高中,就直接出来跟我搬砖吧,反正结果都一样。”
同样在这个例子中,父亲也是刻意放大升学之间的依赖关系。虽说好的高中由于师资力量与教学氛围上相对有优势,但并不代表不好的高中就一定考不上好的大学。具体能否考上好的大学,还得看高中自身重点大学升学率,以及自身对于学习的投入力度。
总结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多留意对方的辩论理由,尽可能识破对方的谬误,这样才能让我们在辩论交锋中不被对方占便宜。
以上就是我对“滑坡谬误”的一些个人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简友们记得点赞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