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的反思日录
关键词:单纯
【本能与力量】
一场救援,
一份坚持,
一种担当,
一次磨砺…
虽身单力薄,
本能助力;
这份力量,
就是我与你相吸的牵引力…
—— 致纯真善良有爱的孩子们
孩子的世界,单纯美好,就是单纯的在一起,单纯的互相接触,单纯的交流合作,没有任何交换的条件,这种情感,就叫真诚…❤️
成长阅历增加,人生疑虑重重…
因为我们找不到了那种纯真的感觉,
失掉了自由生存的自我…
活在了别人眼中,
丢了自己…❤️
李菲反思
关键词:去个性化
闲来无事在家观看惊悚电影《祭日》,影片内容暂不剧透,片中有一人在结尾前一直以头戴面具、身穿黑衣方式出场,而面具这样东西与心理学有不少渊源。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去个性化,戴面具就是其中一种。研究表明在去个性化情况下,一个人更有可能去做违背道德的事情,也更可能在实施暴利过程中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去个性化的人不会因为施暴对象的善良而减轻对被害人的伤害。而网络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去个性化载体,这也是网络暴力频发和难以制止的原因之一。因而从去个性角度去考虑遏制网络暴力应该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在影片最后,主角摘下了面具人的面具,解决了困扰的问题,给影片画了一个圆满的记号,也把所有的谜题的答案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可以说是很完美了,抛开影片,我想一个文明的社会就需要每个人以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面向生活。
李明昶反思
性是最自然的:
人体原本是最自然、最基本的大自然产物之一,却被我们弄成一件极神秘的东西。
人体本身竟然会成为一种禁忌,这本源在于性禁忌的极端化,乃至将身体视为性的一种表现符号。当性见不得人的时候,身体也就见不得人的了。这使我无法不联想到维多利亚风气下的英国,连桌子腿都要用布裹起来,以免使人看了联想到人的大腿而激起性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性观念下的社会,恰恰是真正的男盗女娼,乌七八糟的东西都出来了。
如果我们将身体作为一种禁忌,我们的孩子就永远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性教育与性观念,他们也不可能对身体、异性、世界持一种明朗的心态。
我们每个人最初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赤条条的。赤裸的身体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神秘或羞耻的“天生印迹”,社会文化加给裸体的种种色情色彩,本质上因为文化视性为羞耻与秘密。我们可以展开逆向思维,如果一个孩子
在他整个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没有关于棵体的神秘与羞耻教育,也没有关于性的神秘与羞耻感,他还会有那种去女厕所偷看的想法吗?
所以,对裸体的观念实际上是与对性的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所要做的是,不要通过棵体来歪曲一个孩子的性意识,而要通过裸体来帮助他形成正确而健康的性观念。
母亲角色的重新审视:
母亲伟大的头衔,只有当她按照男人的要求扮演母亲角色是才会被赐予。也就是说,只有当女人在家里喂孩子、带孩子、照顾孩子,从而替男人承担生活重担的时候,她们才“伟大”。“伟大”哪里是随便可以给女人的呢?想得到它,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女人被男人欺压得久了,“伟大的母亲”是男人给女人的一种安慰。同样的安慰还有“贤惠的妻子”,所谓“贤惠”,不过是顺从男人、照料男人罢了。母亲角色将女人牢固地固定于家庭,固定于家务,从而成为男人的附属。母亲是一种自然角色没有社会权利,也没有经济权利,只有服务的义务,所以,再多赐几顶伟大之类的帽子也不会威胁到男人什么,只会使女人更安心地扮演男人们希望的母亲角色。
中国史书上记载的那些伟的母亲,往往是与儿子的形象一起辉映于史册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最典型的例子。孟母和岳母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她们按着男权社会的要求塑造了成功的男人,所谓母凭子贵。
许多女人都更愿意要儿子,因为她们清楚男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这种性别观念深入她们的心里,相较而言,女儿就却受到歧视,至少在这里,母亲也并非是伟大的。
反思:
这让我想到《穷查理宝典》中的人类误判心理中的两点:
1.一致性。
人们讨厌前后不一,总想前后协调起来。这使得习惯至关重要,它是让人生保持一致性的快捷方式,后果是好习惯事半功倍,坏习惯纠正起来事倍功半。如果这与上一条讨厌不确定合起来,可能导出可怕的后果:过快地下判断做决定,然后永不改变。
2.厌恶损失。人们厌恶确定的损失,甚至不惜去冒巨大的风险来避免它。
女人在踏上母亲这条路上的时候,已经有千千万万的母亲发现这条路是多么难走,即使对于现代女性来说,既要维持自己的事业一样照顾好家庭,带领好孩子。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可是基本上所有的母亲都认为这是自己应该的责任。
因为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那么我前面做的肯定是对的,厌恶这是自己的损失,那么就好好的夸奖它,承认自己行为前后的一致性,继续把这条路走下去,那么我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