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关于直觉陷阱的文章,我觉得挺受启发。我们通常说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然而我们的直觉也会出错。
首先来看什么是直觉陷阱,就是你在生活中不由自主,下意识采用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又给你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或压力。
生活中常见的直觉陷阱有五个,分别是习惯性反驳、自我怀疑、全或无、自我担责和妄下结论。
01 习惯性反驳
这个很好理解,也特别常见,就是跟别人沟通时,总是下意识地想反驳对方的话,也可以称为抬杠。
有习惯性反驳思维的人,容易与人产生距离感,以自我为中心,给人留下固执、听不进别人意见的坏印象。
怎么克服呢?一个简单的原则是少说多听,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不要直接说“不”去反驳别人,而是态度诚恳地阐明观点,对方的观点哪些你认可,哪些不认可并给出理由,通过沟通达到共识。
02 自我怀疑
这个也挺好理解,就是在面对困难或挑战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否定自己,怀疑自己能否做到。
有自我怀疑思维的人通常不够自信,对自己不够认可,缺乏勇气,因而也会错失一些机会。
怎么改变呢?我们可以更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坚持捍卫它,从为一件小事情做决定开始,比如早餐吃什么,一步步增强自己内心的自信。
03 全或无
这个从字面上理解可能有些疑惑,但了解它的含义后,你会恍然大悟。
它是指当事情没有按你的预想来发展,不管结果是好或是坏,你就认为它出了问题。
比如你新认识一个朋友,前几天聊得挺开心,忽然他不回复你消息了,一般人可能觉得对方可能有事,但是有“全或无”思维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想“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话,他不想再理我了?”
“全或无”思维的根源,主要是安全感的缺失以及对于控制感的过度需求。
怎样对抗“全或无”思维呢?
可以试着让自己去理解,接受和适应一件事情: 世界本身就是变化的,不确定的。我们永远不是从稳定中寻求安全感,而是从适应变化中寻求安全感。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有“这不是最坏的情况,无论我怎么处理都不会太差”的心态。
04 过度担责
生活中有很多的烦恼,都源于我们过度的承担着不属于我们的责任,比如我们会操心伴侣的不良生活习惯,孩子的不听话、不爱学习等,同事、朋友对我们的评价等。
过度的操心担责,会让我们焦虑忧虑,疲惫不堪,幸福感减少……
怎么办呢?不要把别人的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要明确一个态度——这是你的事情,你才是主人,但我会尽力帮助你。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变得更轻松。
05 妄下结论
妄下结论,指的是面对一个问题时,我们会在缺乏明显证据的情况下,仅凭它跟过往经验的相似性,跳过思考、分析和推理的过程,直接给它下一个结论。
“妄下结论”的思维,常常表现在脱口而出一些不经思考的话,从而导致我们处理问题头脑简单缺少思考,导致出错,让问题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方式。
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当你脱口而出的时候不妨停一下,考虑这几个问题:
①它跟我所认为的结论之间,是否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
②它重要吗?如果重要的话,我从哪里可以获取什么样的更多的证据,来支撑或者推翻我的猜想?
③我能否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更全面的判断?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但也没有那么复杂。让它们显得简单或复杂的,其实都是我们的视角而已。
当了解了常见的五个直觉陷阱——习惯性反驳、自我怀疑、全或无、自我担责和妄下结论,并学习应对,相信我们很多的烦恼都会迎刃而解,毕竟绝大多数的烦恼都是自寻烦恼而已,就像有句英语谚语所说 “Never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不要自找麻烦(烦恼),除非麻烦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