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第一章
社会动物
科学家总是在每时每刻地发现着大自然的各种奥秘,然而在生物进化史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却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却始终不得其解的迷。人类所处的大自然太神奇,而且似乎真的是越来越神奇了,不是么?人类进化过程中确有许多困惑和奥秘没有办法解答,并且不是越探索越清晰,反而是越研究越深奥了,就像人与万物的这点基因的差别,到底是独特环境下带来的进化,还是真的存在外星人所赋予的,真有待科学家们不断地去探究。
人类的故事应该就是从社会动物开始的,说实在的,在百万年以前的地球世界,当时的人类能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在人类认知的动物世界里,有着丰富多样的分类方法,通常分爬行类动物、飞禽类动物、哺乳类动物、昆虫类动物、鱼类动物、食肉类动物等等。
爬行类动物在活动季节里,每天的活动情况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不同的活动习性,人们还把它们分为昼出活动、夜出活动和晨昏活动三个种类。
飞禽类动物多为人类所喜爱,它们中间有擅长远距离按季节迁移的候鸟,也有在相对小范围活动的留鸟。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鸟类超级发达的定向导航能力是人类难以匹敌的。
哺乳类动物成为陆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动物,哺乳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按生活方式又分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多种,据食物喜好分,还有草食、肉食和杂食几种类型。
昆虫类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了超过一半,倘若包括人类认知非常缺乏的微生物,他们的踪迹可以肯定无所不在。
鱼类动物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就已经达 32100 种,并且仍然经常会有新的种类发现。
食肉类动物俗称猛兽或食肉兽。人类已经发现,作为大型捕食者的食肉动物正在快速减少,这个现象已经直接影响到地球的生态环境。
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的确出常人意料,而按照动物生存活动方式是否结伴的规律分类,又可以分为群居动物和独居动物。
群居动物指的是成群聚居的动物,无论进食、睡眠、迁移等生活行为都以群体为单位,它们彼此间相互关照,相互协助。很多昆虫、海洋动物、鸟类、犬科和食草动物都是群居的,应该是更有助于保护种群生存,比如蜜蜂、黄鱼、企鹅、狼、斑马、大象、羚牛等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群是东非羚羊,通常在一个群里头可达上亿只;大部分的灵长类动物、啮齿动物也是群居,比如黑猩猩,长臂猿等,自然包括人类了;猫科动物通常不群居,狮子除外,狮子喜欢群居活动。
群居动物个体间的自然依附关系是相互的,它们之所以选择群居,不仅因为单独寻觅食物,延续生命的生存能力弱,而且它们内心本身也特别恐惧孤单。科学研究发现,孤独是群居动物最不愿接受的,群居动物一旦孤独,自身就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产生对生命体的伤害。由此是不是可以推见,群居动物的这些习性都是与生俱来的。而独居的动物则完全不同了,它们则喜欢独处。有动物研究学者把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做了对比,猫科动物(狮子除外)差不多都是独居的,所以流浪的猫可以生存得很好,而流浪的狗却死得很快。美国的自然科学电视节目,拍摄到深山的一只老虎,它独自生存着,还悠然自得。镜头展现它吃饱睡足到一个池塘里沐浴,非常拟人化的行为,搔首弄姿,虽然它的笑容和人类有所不同,却可以看出它那眼神是带着满足的,你不得不认为那家伙过得很滋润。但是如果是流浪的狗和孤独的狼,观察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总是表现得惊恐不安状,夹着尾巴四处东张西望,它们可以忍饥挨饿,却千里迢迢去寻找自己的同类群,或者赶快投入新主人的怀抱。
对于众多的群居动物,我们人类研究的还是非常浅薄,这些众多个体的群体生活在一起,是纯粹结伴,还是有着具体分工,群内部是不是有完美的组织结构,还是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当然,研究工作者也已经发现一些群居动物世界的秘密。在群居动物中就有一类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它们有群体,有分工,有组织结构,各类别个体之间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呈现典型的社会行为,如蜜蜂,有工蜂、雄峰、雌蜂(蜂王);还有蚂蚁也是差不多;当然我们人类也是其中的一种了。
人类显然是一种社会性的群居动物,人类自然也特别害怕孤独。每一个物种的个体本质上总是从自身生存的需要来选择生活方式的,因此单个的人类生命体也不仅仅是自然的生命,事实上也是人类社会的生命,完整人类才是一个共同体。而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各负其责的分工,以及相关组织结构丰富内容的各种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