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理由是什么
理由包括信念、证据、比喻、类推以及其他用来支持或证明这些结论的陈述。这些陈述共同形成证明结论的可靠基础。
当别人说出自己的信念时,我们要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凭什么”无论是同意或反对这项主张,你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你如果不思考这个问题,就无法分辨他人的理由是否具有说明力。记住:在确认理由之前,你不能对一个结论的价值做出判断。除非先考虑清楚为什么支持某个观点并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否则就不能对这个观点进行公正的评价。如果仅仅分析结论而不分析推理,我们会倾向于固守自己已有的观点,并迅速接受那些与自己的看法相同的结论。我们要检验自己的观点就要对于与我们持不同观点的人所提出的理由保持开放学院态度。
理由+结论=论证
论证和推理是两个术语表达一个含义,一个理由只是一个独立的观点,不能反映逻辑关系,所以只有论证和推理才存在逻辑关系,才存在逻辑上的缺陷。
论证有一下特征:
1、每项论证都有一个目的
2、论证的质量不同
3、论证包含结论和理由。无论是确定结论存在失误还是确定理由存在失误,都会影响对这张论证的评价。因为我们无法对不能确定的事情进行评价。
开始提问的过程
确认理由的第一步是以质疑的态度来看待一个论证,那么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你已经明确了结论是什么;现在你希望知道为什么这个结论是合理的。如果一个陈述不能回答“作者或演讲者为什么相信这个结论”这一问题,那它就不是理由。一个陈述或一组陈述必须为结论提供支持才能体现出其作为理由的功能。
要确定你是否发现了一条理由,最好的方法是你尽量扮演作者的角色。用你自己的语言说明你认为作者会如何回答“我为什么偏爱我所支持的这个结论?”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发现了作者的理由。
当你在确定作者的推理结构时,对于任何一个支持结论的理由,无论你是否支持结论,你都应该对它进行分析。
有助于确认理由的词语
推理的结构:
.因为A所以B
所以与“因为”同义或者相似的词语往往就是理由出现的信号
作为。。的结果
因为。。的缘故
由于。。。这个事实
以。。。的观点
首先。。。然后
得到。。。的支持
由于。。。
以。。。为根据
例如。。。
研究者发现。。。
一方面。。
理由的类型
不同情况要用不同类型的证据,因而,掌握证据类型与情景匹配的规则很有用。
当试图支持一个描述性结论,针对“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典型的依据。
结论本身不是作为证据,它是由证据或其他信息所支持的信念。
再说明性论证中,典型的理由要么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或说明性的陈述,要么是描述性的信念或原理。(世人普遍接受的不需要解释的理由)
直接标明理由和结论
在特别复杂的推理里,你要试着去建立自己的组织结构,以符合逻辑的模式把理由和结论分开。
作图对于理解特别复杂的论证很有帮助。当你阅读长篇文章时,在文章的空白处用自己的话重述主要理由往往非常有用。如果你觉得其他技术更好,使用那种技术也可以。关键的一点是,当你准备评价一项论证时,一定要直接标明理由和结论。
使用这个批判性问题
一旦你找出了理由,当你继续往下读或往下听的时候,你就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回过头来重新理解它们。理由的质量对于论证的说服力有决定性的作用。结论依赖于理由的价值。不充分的理由绝对产生不了充分的推理!
首先是理由,然后才是结论
如果你注意到作者给出的理由仅仅是根据自己已有的观点推导出来的(甚至是当场制造出来的),那么这就是提醒你警惕弱批判性思维的信号。如果某个人提出一个看似结论的观点却说不出理由,那么弱批判性思维可能就是他得出错误推理的原因。
当然,你头脑里有着大量的原先就有的观念,在你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这些观念就可以作为最初的结论产生作用。随着你对理由的重要性的重视,你就会希望结论是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或是被理由推翻。你在反复思考了理由及其意义之后,你就能得出最强有力的结论。
你要避免“颠倒的逻辑”或“倒逆的推理”,即不能先选择结论,再考虑理由。在理论上,理由是形成结论和更正结论的工具。
“新鲜的”理由与你的成长
新鲜的理由就是那些我们不曾考虑过的理由,因为既有的观念,接受新鲜的观点变得困难。已有的观念可能成为我们倾听和学习的障碍。
批判性思维与你自己的写作和演讲
不要对你的听众隐藏你的结论和理由,你应该公开地呈现它们,给听众一个机会来清楚地了解你打算做什么。因此,要使用一些词语句子段落或提示语来说明你的论证之中的逻辑关系。
总结
理由是什么?
一旦你确定了论题和结论,你就需要理解为什么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而理由能告诉我们什么。如果作者给出了充足的理由,你就可能被说服并接受他的结论。否则,我们就会立刻开始如何确定理由。确定理由是你决定接受或拒绝作者结论的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