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上大学,回家总要坐火车。国家对于学生的保护政策做的真好,就算是春运订票,买票的时候也十有八九能买到卧铺,买高铁票也总是绰绰有余。但有时候因为自己粗心大意错过火车或因为其他原因,就只能买站票。
车厢里的人可真多呀,人山人海,又吵又闹,空气浑浊污臭,还总有列车员推着小推车来回叫卖,不得不随时起身挤进别的犄角旮旯里让路,等她走了然后再回到犄角旮旯里继续站上下半夜,疲惫却又无法入眠,即使年轻,也能隐隐约约感到胃有点疼。
后来工作后,买高铁票就难多了,平时还好,但春运就根本抢不到了。在外的游子太多,回家过一次年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人多当然是有好处的,人多点外卖才便宜,买个工业品便宜,买本书便宜,但是不好的就是,什么都便宜,连人也便宜,便宜的人就只能忍受便宜。但读书的时候忍受这种便宜一年也就一两次,还没有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出了社会之后,才知道原来象牙塔是建立在一个多么熙熙攘攘的闹市之中啊。
我第一次感觉到中国人多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当时脑海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哇,中国人可真多啊!无论是什么岗位,无论是走到哪,永远都会有一大堆的人跟你竞争。两个阶梯教室里都结结实实地坐满了人,但是招聘的名额却只有六七个,大多数的人都被刷了下去,哪怕你知道这份工作就是996,但是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哪还管是不是996啊,能先进去活下来了就算是赢了。
人多了,竞争也就激烈了。在这方面我是一个比较迟钝的人,后知后觉的,我才渐渐体会到人生的辛苦来。有一次跟一个高中的室友聊天,她说上高中的时候她每天晚上都在哭,因为感觉同宿舍的大家都好优秀,自己却怎么都追不上。我听后很惊异,我从来没有想过她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那时候可能是我太迟钝,也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太容易满足,觉得自己成绩还行,从来都没有为此觉得压力大过。所谓的还行,也就是一个二本, 但凡有点上进心的,肯定想要更好。但我这个人就是挺不上进的。有次排球考试,我刚考了个及格,另一个同学跟我说,想要跟老师再要一次考试机会,因为她想考个满分。问我要不要再考一遍。我说不了,万一再考一遍还是不及格呢?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没啥上进心的人。但是工作之后,再没上进心也是不可能没压力的。一次考试不好,下次考好就行了,考试不及格,学校也不会让你退学。但是如果工作做不好,就只能被淘汰了。考上大学的时候,谁都会以为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很多问题,但其实学生时代这种想法,都是多多少少有点天真和无知的。
我知道一个复旦大学毕业的学生,虽然她赚的钱已经是我的好几倍了,但还是承受不住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去读研了,打算再逃避几年。我其实挺理解她的,赚的钱虽然多,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她还是很难留下来的。工作上总是有很困难的问题,却是不得不去解决的,你不解决问题,那公司就得解决你了,混是不可能混的。她的压力要更大,比我更容易焦虑。因为看不到什么明朗的未来。其实我也焦虑,人本身就是一块电池,到了三十五岁,就可能要被人辞退了,到时候我要怎么养活自己呢?虽然我现在每天都在学习专业知识,但却也在想摆摊的事情了,哈哈哈。
我虽然算不上学习好的人,更算不上聪明,甚至还有些笨,但是幸亏不排斥学习,才能勉勉强强混口脑力劳动的饭吃。学习本身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但是学习是学习,工作是工作,虽然工作需要学习,但是这种强迫式和竞争性的学习总是又累人又令人战战兢兢。就好像每天都在参加考试,绷紧的神经一刻都不得放松,生怕落人之后。更因为自己是个普通的人,在工作上有没有彻底投入的热情,也没有学习钻研的天赋,我想我是很难在工作上做到什么杰出的程度的。我工作,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已。一想到这个现实,我就感觉到一点点悲哀。
唉,人生,还真是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