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本超级好书,它就是《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两年来,这本书给我极大的启发,彻底改变了我对学习的认知,并且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读书方式。
改变我的第一个认知是: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从2017年偶然开启阅读、学习之旅以来,我好像突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致用类书籍,购买了众多的网络课程:写作、公众号运营、时间管理、思维脑图、手绘、手机摄影、个人形象管理、声音训练……每一个文案都能轻易打动我这颗渴望进步的心。
这么多的课程,加上每天需要阅读保证输入,保证写作的主线不动摇,我每天下班后至少有3个小时花在学习上。赶上分享比较多的时候,手机上一个课程,电脑上一个课程,利用信息推送的间隙左右逢源。
可是,在这样分秒必争拼命学习的情况下,我却觉得自己进步很慢,我开始陷入焦虑和迷茫。
后来,从《好好学习》这本书,我终于发现问题所在:自己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奋的陷阱。
原始的学习方法是阅读+画线+摘抄,实际上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根据科学试验,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现在,我在读书时,会刻意去描述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内容和我过去哪些经验相关,我可以把它应用于哪些场景之中。
我也不再追求读书速度,而是以这本书给我解决了什么问题为目标。
改变我的第二个认知,是关于临界知识。
成甲认为,学习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底层的思维和方法,被成甲称为“临界知识”,这些临界知识可以频繁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场景里。为什么有些牛人跨界之后,依然可以再次成为牛人?因为他们掌握了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某个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就像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却没有从根子出发,找寻到那个决定性因素。
学习了临界知识后,我就想,营销和家庭教育的底层规律是否都是心理学?读懂读透了《人性的弱点》,是否在与人沟通以及社群运营等方面,就掌握了基本原则?在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学习“临界知识”,是不是能够获得更快的进步?
“临界知识”的认知,对我之后学习内容的选择发生了极大的影响。
改变我的第三个认知,是反思习惯的养成。
成甲认为,反思是我们修炼内功的基础。他会每天写复盘日记:昨天我做的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如果我重新来做就会有哪些改进?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有反思的习惯。后来,我也开始写反思日记。
我的反思日记的提纲是这样的:(1)今天做了什么或是遇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有什么收获?(2)今天又新认识了什么人?可以学到什么?(3)今天为家人做了什么?(4)今天是否运用了新方法、新理念?(5)今天在与人沟通(情绪控制)上如何?有什么收获?(6)今天帮助人了吗?(7)今天是否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写反思日记让我的思维认知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同时,感受到了写作的快乐。
改变我的第四个认知,是“以教为学”的学习方法。
成甲认为,以教为学,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会强化我们的记忆和认识,教别人之后,如果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一年多来,我真的体会到了“以教为学”的妙处。去年3月,我约了几个小伙伴成立了一个联机学习小组,每天在群里做1分钟以上的语音分享,坚持了有10个月。今年5月,我又发起成立了一个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社群,因为要做榜样,所以也是经常分享,持续输出。
后来,这些分享过的内容不仅成了我写作的素材,更是进入我的脑中,成为我的思想的一部分。
一本好书,正是有着这样神奇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