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6年9月14日,21:20-22:20;1小时;
阅读书本:《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作者:万维钢;电子工业出版社;P101-P142;
阅读目标:了解如何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阅读方法:细读
笔记归纳及感想:
作者认为,培养人才最有效的办法是学徒制,师父带着徒弟参与一个实际的项目,徒弟在试错中提高。(对此,我和作者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觉得,最关键是学会自我学习,然后再辅以师傅带领,才是最有效的。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学习—实践,学徒制--反馈—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针对“一万小时练习”出人才的观点,作者认为:只有建立在刻意练习的基础上,总的练习时间才有意义。(赞同作者的观点)
关于学习与娱乐,作者的观点:练习需要重复,而重复一定不好玩。教育需要全面,而娱乐一定只关注其中好玩的部分。所以,娱乐跟学习必然是不相容的,如果你是在娱乐,你就不是在学习。你可以用娱乐的手段号召人去学习,但娱乐本身绝对不是学习。(深以为然。要想学会一门技能必须是要专心去做的,每天的练习即便是兴趣,但当你的其他安排在时间上与练习有冲突时,或当你身心疲惫、生病时也要练习,那时就会觉得并不那么好玩,是刻意的练习,一定会牺牲很多休息、娱乐的时间)
作者的忠告: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学习更好,你可以尝试更功利一些。
对于以下几个观点,我有自己切身体会可印证:
1、无论如何,设定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并且按照这个目标努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有了目标就有了参照物,你就可以自己监督自己,甚至让别人监督自己。
(每天的阅读与冥想是坚持得最踏实的,我每天会发朋友圈,进行自我监督与接受别人监督。但跑步与思考训练坚持得不太好,经常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减掉1、2天,或索性就停掉了,因为这两项我并不那么坚定地履行自我监督。)
2、智商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的作用可能就越来越大了,因为兴趣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谁能坚持下来。
3、真正能决定一个学生进步幅度的不是智商,而是内在动力和学习方法。
4、基因决定喜好,喜好决定我们追求什么。
5、家庭和社会能为人才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提供能施展各种兴趣的环境。
关于想象力:
1、初级的想象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玩“what if”游戏。
2、最高级的想象力其实是不自由的,它的背后都有借鉴的根源。正因为不自由,它的难度才大。
关于思维密集度:即,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在经济学家泰勒·科文看来,新技术的最重要特性是允许我们定制自己接收的信息。(的确是这样,我在微博上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微博用户,在微信中关注感兴趣的公众号并随时调整,这些就是定制自己接收的信息。我觉得这样做,很高效,可以不必将时间花在挑选不感兴趣的信息上。)
能够以不同速度读不同等级的内容是最有用的阅读技术。(目前我用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比如对新闻、公众热点事件,基本是浏览,特别感兴趣的会停顿一下;对新知识会找几个关联地进行阅读并写出我的浅见;对书籍,视内容、视身体状态调节快慢;对有用的专业文章,会花时间细读。)
在写这篇笔记的时候,我在想,昨天阅读中有学习到一个词汇叫做“在学习区学习”,这本书,其实至少有一半的内容是在舒适区学学习,也几乎没有恐惧区,那么在阅读节奏上是否应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