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6年9月15日,20:40-22:10;1.5小时;
阅读书本:《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作者:万维钢;电子工业出版社;P143-P262;
阅读目标:了解如何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阅读方法:细读
整书阅读感想:
总的来说,这本书可以读一读。
按序言书写者赵南元教授的分类,这本书的章节可分为人性、励志、科学三部分。作者在书中提到,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有效的练习任务应该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一、其中,人性部分最吸引我,这里讲到的很多观点,以往读的时候散落在各本书中,而在这里,作者将它们集中起来了,帮助我又一次地梳理了一遍。所以,这部分的阅读对我而言就是在“学习区”练习。
其中,加深印象的观点及阅读的心得有:
(1)人对具体的人、事、表情作决定参考;
(2)取舍思维,兴一利必生一弊,所以做好权衡取舍是重要的;
(3)我们绝大部分时候看信息只是在印证已有的观点(确认偏误),所以反对方的意见,我们也应该关注,并客观分析。避免“律师机制”,使用“科学家机制”;
(4)很多商业的电视台、商业的媒体只不过是在给我们想要的东西。冷静识别即可。所以,心得就是如果我自己做自媒体,就应该懂得,给读者想要的东西更有市场,不可能取悦所有的读者,取悦你能取悦的一部分即可。
(5)或要获得尽可能客观的信息,就要尽可能接触第一手资料,而且要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我很乐于这么做,之前已经尝试了,但范围与频率还需扩大。
(6)记住:人们总是喜欢获得而害怕失去。人们对负面感情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感情。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日常生活中,要记住负面的比正面的更能引起重视。运用在个人成长的情境中,引申一下,即为:逆境比顺境更能激发力量。
(7)记住概率的几个基本智慧,以及小数定律(样本少可能特别不均匀或出现极端情况)、大数定律(样本大,更能体现事物本性)。所以,时刻记得不要以偏概全。
(8)桥段出现在电影、电视剧、小说中。所以,如果不想因为这些娱乐浪费时间时,大可预测一下,里面用了什么常出现的桥段,这样做以后,很快就会索然无味。
二、其中,励志部分。内容很好,具有很强的实际可操作性。但对我来说,大部分我已很熟,而且我平时就是这么做的。所以,这部分的阅读对我而言就是在“舒适区”练习。巩固一下,快速略过即可。
三、其中,科学部分。内容的排列是一个个小论题,对我来说是介于“学习区”与“舒适区”之间,照理也可以细读,但这些论题对我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不需要细读,随便翻翻即可(引申知识点:时代周刊给新书评价等级是按“值得怎么读”来分类的,随便翻翻toss,略读skim,精读read)。
最后,我想用时代周刊的分类方法对本书的章节分类。对于我而言,应该是第一部分人性--精读,第二部分励志--略读,第三部分科学--随便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