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
“瀛海威”对于第一代普通网民来说绝对是个神奇的地方,大家从来没有想象到原来坐在家里可以如此地享受精神生活,只要你打开电脑,连通“瀛海威”就可以随心所欲与任何人在线聊天,在过去的千百年里与从未谋面的人交流只能是鸿雁传书,一封书信久则十天半个月,可能还会更长,短则三两天,在“瀛海威”让大家实现了直接文字对话;连通“瀛海威”可以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网友的文章,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发到网上;在“瀛海威”还可以看新闻、买东西、玩游戏,当然还能到INTERNET上冲浪。可以说这里的一切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新鲜事物。
刚上“瀛海威”的时候大家玩网络的水平参差不齐,起个网名都不像现在千奇百怪,有的网友就直接用自己的真名注册,那时的网络很纯净,网友的素质也很高,骗子真的不多。有关电脑、网络或者任何方面的问题只要在网上一发布,懂得、不太懂的、不懂的都会热心帮助你,因此大家很快就能熟悉。
早期这里非常干净,人也不多。虽然大家彼此不认识都没有什么坏心眼儿,甚至有的网友用的网名基本就是真名。聊得好的几乎天天在一个聊天室里见面,尽管话题多种多样,但绝没有什么下三路的东西。那个时代网友与网友之间的感情很简单,没有什么“见光死”之类的情况,特别好的网友还举办线下活动。比如说到地安门那边聚餐、到东二环网友家中做客、到郊区踏青等等。
“瀛海威”的创办人张树新女士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时常到聊天室跟大家一起聊天,她一般话不太多,看大家聊的时候更多一些,不过有时候也参与。因为不少网友知道她的网名,也有时会向她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后来网友们就很少能见到她了。
随着“瀛海威”大网的开通,上网的人越来越多,鱼龙混杂的现象出现了,聊天室、论坛里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也陆续出现,老网友们开始只固定在一些自己创建的聊天室里呆着,很少去其他聊天室。如果有不认识人的进入,大家可能会很长时间不说话,直到对方觉得没给趣而离开,当然也有不知趣的网友不仅不走还张口骂人,这时创办就会把踢出去。
瀛海威有两件大事在网友心目中影响很大,第一件发生在1996年7月,有名叫“AIOLOS”的网友因无法忍受瀛海威的经常掉线,扬言要砸掉瀛海威的MODEM,引起众多网友的共鸣。尽管这样的投诉极多,瀛海威总是以“需要等待”作为答复时,就引爆了注册用户们的情绪,网上骂声一片。随后,瀛海威成立“网络警察队”,进行了三天三夜的“网上严打”,对所有论坛进行大清理,删除用户言论,乃至挂起账户,暂停用户的使用权。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一系列麻烦随之而来。有网员在网上说,‘瀛海威,我们买的只是你的商品,你有什么权力限制我们使用的自由’;也有网员说,‘瀛海威,你删除了我的文章,就是违反了《著作权法》和剥夺了我的人身自由权,我要到消协去告你’……甚至有网员以退网相威胁。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以瀛海威出台《时空文明公约》来约束用户而告终。
另一件事发生在1997年5月,22名“注册网员”于向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要求瀛海威返还没收的信用点,并赔偿网民的名誉损失。
起因是瀛海开展威的“有奖下载活动更新的“瀛海威客户端软件”,鼓励用户下载使用,且标明每完成一个软件下载,系统将自动奖励下载人20个信用点(1信用点当时相当于0.1元,可在瀛海威时空上网1分钟)。但瀛海威既未在页面上提示每名用户的下载次数,也未从技术上采取任何限制措施。结果,发生了“刷点”风波,6天时间里,软件被下载次数达到了69902次,折合信用点139万余个,约相当于14万人民币。瀛海威察觉“刷点”现象的存在后,将用户的行为定性为“恶意盗取”。先是关闭了文件下载,后又关闭了用户常用的密码修改、信用点传输等系统功能,并冻结了大量的用户账号。
此次清理,被瀛海威称作“第三次严打”。瀛海威再次出手,将服务器上不利于自己的言论一概删除,并在“广而告之”电子论坛发表《STOP与瀛海威》一文,为自己辩护。此事最终,同样不了了之。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拒绝受理此事,理由是瀛海威的有奖下载“不属于有奖经营性行为。
中国第一批公众网民(非专业性上网人员)绝大多数都在“瀛海威”泡过,说“瀛海威”是中国网民的摇篮不过份。在1997年之前“瀛海威”还只是一个“城域网”(本人说法不专业)它仅仅在北京地区运营,虽然它可以访问INTERNET,但主要功能还是在自己的网络业务上,有人说它是照搬了“美国在线”,现在看来还真如此。
1997年初“瀛海威”开通了“大网”,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深圳、西安、沈阳、哈尔滨8个城市开通站点,初步形成全国性的瀛海威时空主干网。成为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ISP、ICP。
“瀛海威”在当时绝对是中国互联网的大厂和头部企业。而它的创办人却不是什么“大鳄”,是一位叫张树新东北女人,她曾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报》工作。后来又调入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企业局战略项目处,从事企业战略研究工作。1994年的冬天,张树新和丈夫前往美国呆了三四个月。一天,她接到同学的一个电话,用她的话说就是,“当晚就像开了天眼一样,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是一场革命’”。当时她在入驻的酒店陆陆续续接到30多个同学打来的电话,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些同学都是远程上网在班里的一个BBS找到她的,整个晚上,她的耳朵里都是E-mail、BBS这样的新鲜词汇。
1995年初回国后,张树新和丈夫一起把家当抵押给银行,用700万作为本金创办了瀛海威。瀛海威的创建十分艰难,有报道说:当年瀛海威的机房设在中关村不通网络,当她向网络中心申请时,得知要让邮电部去架线,而且可能要等两年。张树新根本等不了,就想着自己架设线路,为了符合法规,她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发现机房离科学院当时的网络中心只有800米的距离,而科学院不归市政管,张树新说服了科学院行管局,找人花半个多月时间,竖了18根电线杆子,连一条光缆到科学院物理所三楼。张树新的梦想远不止于此,她要就是构建一张大网,帮助用户接入互联网,做互联网的修路者。
1996年9月,中国兴发集团对瀛海威投资5000万,瀛海威的总股本变为8000万元。在强大的资金支持下,张树新想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建自己的网络。瀛海威以重金租用了两条通信线路,一条是卫星线路(VIST),一条是国家数据专线(DDN)。她终于开通了瀛海威大网。
在到了1998年左右,一方面互联网免费门户及应用开始成为主流,瀛海威还在继续联机收费。另一方面是Netscape浏览器(网景)的出现,让广大网友上网更方便了,而而瀛海威并不适用Netscape,这无形之中让瀛海威时空逐步成为了一个孤岛。瀛海威没有在根本上快速适应这些真实发生的变化,据有关资料反映到1997年9月,瀛海威月收入下跌到30余万元,到1997年,全国的风民只有区区25万人,了1998年“瀛海威时空”的注册用户超过6万人,通过邮件订阅的用户超过5万人,时空网络群的日均总访问量,超过了50万人次。
“瀛海威”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那是因为它是国内最早提出应在国际互联网络上提供中文信息的网络服务公司,也是最先提供ISP业务的网络商之一,它启蒙了国人有关“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但由于持续亏损,控股大股东兴发集团与张树新之间不断发生冲突。1998年6月22日,张树新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被迫辞职。11月7日,瀛海威15名中高层管理人员集体宣布辞职。尽管1999年,瀛海威宣布融资成功,接着又进行了一系列业务重组、管理变革等沉浮。2001年,瀛海威开始大量裁员,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举步不前。三年后,一代互联网的第一个“大厂”瀛海威彻底消失茫茫“网海”之中。
此时此刻,网易来了、搜狐来了、新浪来了,中国慧多网也出现了,小马哥也准备就绪了。瀛海威“山中一日”,互联网“世上千年”,正应验了那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老哥
2022年8月北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