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类通常都被认为是理性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经常会做出不理性、具有偏见甚至是非常愚蠢的决策。
心理学家道格拉斯•肯里克与维拉达斯•格里斯科维斯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在这些貌似愚蠢的行为背后,其实存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大脑决策系统。根据本书的理论,在我们的大脑中,实际上包含着7个内在的次级自我: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社交型次级自我、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育儿型次级自我,正是这7个次级自我掌管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不同的决策,甚至是不理性的、匪夷所思的决策。
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 T. Kenrick)
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教授,曾获得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学位。他是人类行为与进化学会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也是进化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 Vladas Griskevicius )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与心理学教授。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好喜欢这种从进化论角度剖析人类行为的书啊
# 七个次级自我的模型或许就是说说而已吧。不过比之前更进一步的是,发现所有不能用人类理性解释的往往能找到进化的远因。我不是我,我是人类本身。
# 了解敌人,了解环境,了解自己.
# 这是典型用各种精巧的例子试图说明简单道理的兴趣读物。主题大体可以分解成两句话:1,人的决策和行为有很多是非理性的;2,这些非理性的决策其实来自长期以来进化导致的潜意识需要。兴趣读物,不妨一读,有助增加一些谈资。
贰: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性”的提出了三个命题 “人是理性的动物”、“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在“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命题中,亚里士多德主要是指人是具有主动选择理性生活的能力,即能够过道德生活的能力并以此将人与动物区分开。19世纪中期,英国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指出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与动物相差无几,印证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之语:“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百年后的今天,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和弗拉达斯跳出众多哲学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争论不休的人类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樊笼,另辟蹊径着眼于“动物”这一人的本质,从进化角度解释人的行为,尤其是人的选择、决策行为,并将人类定义为“理性动物”。
进化论不仅在哲学、生物学上激起了一场革命,还促进了一些新兴学科的诞生,比如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这些学科皆因赤裸裸地从人的动物属性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受到不少指摘,但其相关著作也因科学的理论和新颖的视角长销不衰,如威尔逊《论人的本性》、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莫里斯《裸猿》、戴蒙德《第三种黑猩猩》等。中信出版社今年更是相继出版《女人的性爱动机》、《盲眼钟表匠》以及这本《理性动物》,用最新的进化心理学、演化学说、行为心理学给读者带来一场思想的洗礼。
《理性动物》的独特之处在于提出了“7个次极自我”的理论,并在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7位次级自我的金字塔。从底层到高层依次是:
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这个层次的自我来源于早期人类便开始形成的相互威胁关系,在危险场景下,甚至看恐怖片都能激活 “保安人员”这个次级自我,总之,这个“保安人员”希望我们免受任何潜在的生理伤害。
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这个自我就像一个戴大口罩手拿消毒水勤劳护士,SARS那时候绝对就是这个层级的自我爆棚的时候, 这个“护士”的敏感勤劳很容易把我们变成强迫症患者,反复洗手、消毒、量体温……
社交型次级自我:这个自我来源于人类祖先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猛野兽时形成的需求心理,这便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再孤僻再自我的人也总会有种需要人陪的心理,事实上,孤僻多半是被动无奈的选择,需要同盟才是我们的本能。
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有群居就有社会地位的区分,狒狒首领都能优先享用好的食物和最好的雌猩猩。各种奢侈品便是满足这个自我的需要,显示出人希望被尊重的需要。坏的一面是这个自我有些虚荣不理智,好的一面是他让人更积极进取。
择偶型次级自我:在异性面前突然换了个人似的不难理解,广告研究的结果显示了这个自我对人选择的影响,当浪漫的故事、性感的内衣激活了你的择偶次级自我,原本从众的你会为了择偶而选择标新立异。
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这个自我关注伴侣是否幸福的信息,最容易被侵入者威胁配偶关系时激活,好男人、好妻子的都由这个自我塑造而成。
育儿型次自我:这个自我唤起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感,原本想出轨的男人在想想孩子唤起育儿型自我后很可能就能避免一场错误。
7 个次级自我的理论或许不够科学完备,比如疾病型和自我保护型就有些分类不清。但是作者通过各种有趣的试验证明了唤起次级自我改变人的选择的可能性,这点被商家充分利用,用各种广告语、场景塑造唤起商家需要的消费者的次级自我类型,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的选择。就像我们大脑中有七个小矮人,会抓住时机替代平时理性的自我,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主动唤起某个层级的自我以对抗相反的那个非理性自我层级。此外书中提到的生活史快和慢的理论,论述激进和保守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来源和表现亦是新奇有趣,有些道理,但是又太过简单。总之,这不失为一本轻松有趣又长知识的书,但也因其有趣而少了些严谨的数据和理论分析,让人半信半疑。
叁:
当我还在热恋的时候,偶尔打对方电话打不通,就会甚感焦虑,然后一次次的重播,一条条的短信轮发,直到有了回应才长吁一口气,然后又恢复镇定的说:没事。就是想问问你有没有事。后来当然是分手,就像一直焦虑的那样,焦虑的一面是明明知道应该这么做,另一面却偏让你往相同的方向狂奔。知道理性的一面被完全占据,然后人便失去了控制。
这是一个很久远的故事,当年很low,即使现在依旧很low,但还是能看出当时的low,自己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都被自己一次次无意义的重复瓦解,直到自己最终召唤来名为黑名单的终极自毁武器。
说起理性,这是第一个进入我脑子的念头。为什么我们的眼总是往左看,而我们的脚总是往右走?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为什么我们会无视那些迫在眉睫的危机而把精力放在鸡毛蒜皮?为什么我们明明有理性,理性却往往在于本能的争斗中败下阵来?
理性动物这本书从次级人格的角度来解释,在我的理解,7种不同的次级人格,其实是人类本能的集合,人类不断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生存,需要有更多的策略,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博弈权衡……但本能(简单的归纳就是自我的安全感,以及基因延续的安全感)始终存在你的影子中,每时每刻窥视着你,随时准备替代脆弱的理性以原始野蛮的方式来解决你面临的危机。
想到这里我想到另一本书《自控力》,《理性动物》解释了理性的脆弱《自控力》教你如何为了自己更好的未来战胜自己的本能。一本一个疗程,两本配套疗效翻倍。
这是一篇迟到三个月的书评,特此向@烟波浩渺1980 致歉。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对热爱思考的童鞋来说尤是。理性与欲望是人的两面,本质都是为了让你能更好生存,不过前者关注远期收益,后者重视眼前利益。
下一步迈哪一只脚,一切由你决定。
需要的朋友加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