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自己不长不短的教学生涯中总听到这样一个词语:职业倦怠!陈煦海先生的《跟情绪做朋友----教师情绪管理与成长》一书告诉我们: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情绪性耗竭的状态。它主要体现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经历较少积极情绪和较多消极情绪的教师容易情绪耗竭。
而我个人感觉更多的是“无聊”,当我在日常年复一年的重复性脑力劳动中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享受安逸时,却不知道教育改革随着互联网+的时代正在高效推进!曾经短视地认为那是教育专家的研究领域于我无关,却不知这样愚昧的认知让我蹉跎了大把岁月。好在,现在用对未来更高的教学追求来摆脱无聊的情绪才是我最大的慰藉。
当我根据书中所列的附表自评测量了是否抑郁后,我深切体会了书中所阐述的具有实用性的意义所在。也许是我整日和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打交道的缘故,我很少涉猎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所以在本书一开始所描述的人类情绪的底层逻辑方面的知识体系时,我似懂非懂地勾画着、记录着。
陈煦海先生开篇这样说:“情绪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人的灵魂有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由此陈先生总结归纳出“情绪”的定义:“带有一定愿望和需要的情绪主体在遭遇客观现实时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
近些年来总是听到某人抑郁了,陈先生告诉我们,抑郁是愤怒、悲伤、忧愁、自罪感和羞愧等复合而成的复杂情绪,它比任何单一负性情绪体验都更为强烈和持久。
“哈哈,还先生?算了,没那等修为!如果书中有个点触动了你,我就满足了!”这是陈煦海先生在我“小打卡”阅读后在评论区的留言。第一次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阅读着、体验着、感受着,同时有本书的作者在留意着读者的心声,我不得不说我被这样的沟通方式惊异着并惊喜着,感动于陈先生能在百忙当中关注着读者的反馈,感慨于陈先生珍视着自己辛勤劳动后作品的习得!这份精神上的厚谊是我不曾有过的体验,它着实让我产生了愉悦的欲求!
既然陈煦海先生“从情绪产生过程的角度提出情绪是带有一定愿望和需要的情绪主体在遭遇客观现实时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那么“情绪缘何而来”就是我们追本溯源想要探究的所在!
经由本书重温了在大学所了解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层次需要论,想起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何尝不是满足学生的社交的需要?陈先生阐述说:“需要无止境,资源总稀缺,情绪永远在。”当我在书中第一次听说“三脑假说”,即把人脑分为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后,我在想:真不能跟蛇和蜥蜴一样死板、偏执、冲动和贪婪。也不能像老鼠一样凭借本能和情感用事,也不能像非洲草原上的狮子那样不恋过去,不惧未来。凡事要规划,要判断,要将自动与受控有机结合,以积极的姿态去和情绪做朋友,要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目标,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养成一个大脑默认模式的习惯需要的就是长期坚持。我们既然开始和伟大事物相遇就要有始有终,习惯的养成就是在这样的自律中建立起来的。而制作清单就是很好的方法!从陈煦海先生的介绍中我学到了葛文德(2012)提出的制作清单的三原则,其中“清单设计需要简洁、高效、可测量”深深触动了我。书中解释说:“可测量就是指所制作的清单要有可操作性,让清单的效果能得到观测,并由此找到不断改进的地方。可测量的提法不是第一次听说,在我们的课堂上对于学习目标的测定也要遵循可测量的原则,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脑力在心理学里被称为认知资源,认知资源的核心成分是注意力资源,想要深度工作就要集中注意力,让大脑形成深度工作的习惯!让支撑深度工作的神经连接也髓鞘化。
想要安心睡眠吗?那就在睡前放下手机让褪黑素助力我们睡眠吧!因为我们的大脑还要进行“创造性、战略性、灵敏性和同理心的工作”!
原来,要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就要和时间做朋友,在脑海中自律自控告诉自己做事要有轻重缓急,巧用“四象限法则”,遵循“20-80法则”,将时间花在重要的少数事务上,就可取得80%的成效。陈煦海先生告诉我们普通教师,真正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处理的20%的事情有:1.提升生命大目标的事;2.能节约时间、改善品质的创新性的事;3.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事。
读到此处,高效利用时间的观念在我印象中打下的烙印更深了,我本身就是个急性子的人,愿意高效有序地生活,正像陈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刷锅洗碗也要喂饱自己的耳朵,利用碎片化时间倾听陶醉着……但这还只是浅层的感官享受,并没能达到陈先生所达到的程度,他能将听过的信息回过头来整体思考一遍乃至能学完好几门课程。
“做好20%的事情收获80%的效益”,前行路上我努力着践行着。我们,不要为了所谓的“江湖地位”而活,要----为了教育的良心!当然,做有良心的教育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江湖地位也会稳固而持久!
疫情的原因我们北方这座小城线上授课转为线下授课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备课、上课、教研,忙碌的生活一直启动着。陈煦海先生说无目标、少成就感、缺温情和无尺度的忙碌可能会毁掉我们的生活。他告诫我们说:“教师的时间多花在了琐碎的事务上,用于发展自我的比例很小……工作以模式化为主,缺乏经常和系统的教学反思,难以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为了避免这样无头绪的忙碌,每天,我要在忙碌中抓住自己成长的契机,增长教学技艺,提升人生见地。
窗外雨潺潺,室内捧书香:陈煦海先生在书中的第一部分总结说:“总之,教师的情绪能力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所谓“遗传理牌,环境出牌”。遗传是基础,决定了拿到牌的好坏,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环境是手段,代表出牌技术的高低,决定了实现可能性的水平。一手烂牌,多高技术也赢不了;一手好牌,技术太烂也会阴沟翻船。好牌与好技术的结合是成功的王道。”
真心喜欢这本书,如果单纯从书中前两章的纯理论的架构中去亲近此书,以我现有的知识和眼界只会和这本实用性强的好书失之交臂,但当我跟随陈先生的脚步深入文本时我才逐渐明晰,原来“情绪是人类演化的产物……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积极情绪的独特价值自不必说,消极情绪的独特价值让孤陋寡闻的我产生探究的欲望。比如考试中我们答错的题目会让我们产生负性情绪,但正是这些负性情绪帮助我们加深对题目的重视和理解,从而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但陈先生说“有研究在考试前让个体写出自己的焦虑,就可以缓解负性情绪,从而提高考试成绩。”这个说法真有用吗?我在质疑着……
陈先生论证严密地为我们揭开了情绪于我们的实用性的层层面纱,他在细致繁复的解析后为我们做了如下总结:“总之,我们生活的主业是征服现实以实现我们的欲求,这个过程包含了注意、记忆、思维和决策等活动,而情绪正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总之,应激与身心疾病之间存在关联,而情绪是调控二者关系的关键因素……所以,以玩的心态去面对压力,一边投入,一边放松,在每一个“有限游戏”里深深入戏,全力玩好当下这一局,但始终知道当下只是“无限游戏”的一环,就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弹性,让自己快速从应激事件引起的心血管唤醒反应中恢复,这样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威胁就小多了。”
微表情、、精神熵、反熵、心流、共情、冗思、愿景、归属感、“玩”性、每个术语下面都隐藏着陈先生给我们的人生忠告,于己于他都是有益身心的改变!
欣赏永远在路上!
爱美丽 、爱生活 、深度工作 ,成就自我!
满架蔷薇一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