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按 」
和往常一样,我们找了几位男生聊了聊关于感情上的一些问题,但这次和以往不一样。
一向在话题上极具个人主见的男孩们,终于在对喜欢一个却不能在一起的人话题上产生了共鸣。
问起他们如果变得渣一点会不会过得开心一点。
他们摇摇头,然后说了句:
“如果你遇上了那个她,你也不会选择是渣,因就那一瞬间,她就是你的全部。”
一
“其实,是我自己在喜欢你。”
高三的时候认识她,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紧张的复习生活每天都让人紧绷着。
日子就像上了膛的步枪,三点一线,食堂、教学楼、宿舍,中午也很少午休,吃完午餐就直接走回教室里继续刷题。
唯一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人的时候,就是晚修后一个人偷偷跑去操场跑步,半小时后整个人大汗淋漓,褪去外衣,看着学校马路对面飞驰而过的汽车,默默地告诉自己:“快了,快结束了。”
直到遇上了她。
没有什么特定的相遇方式,只是偶然间吃饭时对了个眼,但不知怎么的,很久没有对人笑过的我,对她笑了笑。
她也一样。
本以为就像过眼云烟的陌生人,见过后就可以立刻忘记,但傍晚吃完饭路过以前的社团,顺便走进去看了看。
敲开门,前脚刚迈进去,立刻就和一双眼睛对了上去。
从此关于生活上的那团雾,就像被打开了。
重复练习的数学题不再枯燥无味,因为知道周末的留宿,她一定会问起这些题。
下午的晚霞也不再炙热,跑操时也会往另一栋教学楼望去,不知她会不会在窗台上望向这边,但我信。
偶尔的放假也不会整天一个人呆在教室里,一起外出夹公仔,一起约着吃饭,一起在操场上跑步。
一次回去的路上,她说跟家人提起我。我假装不在意地问她为什么要提起我,搞不好让人误以为早恋了。
她说不会,反正两个人就是朋友,觉得我和别的男生不太一样,就跟家人说了说。
那天我窃喜,原因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就是觉得那年的生命好像变得不太一样了。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班上的玻璃窗陆陆续续粘满了便利贴,不外乎就是谁给谁加油打劲。
以前觉得这些都是走一个形式,但现在反倒成了一种希望。
不仅仅是希望她那三言两语,更多是在心里不断的给自己找到个理由,证明她或许也在喜欢着自己。
但终究时间还是跑得快,一转眼铃声响起,最后一科英语考试结束了,望了望空旷的教学楼,才渐渐想起,她说过我们是朋友。
仅仅是朋友。
可是明明一起经历过那么多,整个高三都有着相互的影子,高考前夕,最后一次打开微信,一大堆信息看都没看,直接搜了搜她的聊天页面,她说:高考加油。
我说:好。
她说:我等你。
我说:嗯。
果真就像一场梦一样,鼓起勇气问她关于以后的问题,她也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原来那个地方没有我。
被问起什么叫暗恋呢?
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异性友谊,只是有一方,擅自把这一切定性为即将发生的爱情故事。
不过,故事往往都不会开始的一端,哪怕双方一起经历过很多,哪怕足够的暧昧。
可这一切永远都是一次单方面的自我陶醉,在别人眼里,这是一次称兄道弟,只是在你眼里,把这当成是一段旷世情缘。
脉络简单,足够伤心。
二
“我明白合适和喜欢,是两个概念。”
新生开学认识的她。
那天上教授的课,只有我一个人坐在教室第一排,上课铃差不多响起来时,她匆匆跑了进来。
似乎也没多想,看见空荡荡的第一排,她直接坐了下来,和我隔了一个位置。
那堂课的内容早就记不清了,但记得自己一下课就跑去班长那问了问今天是和哪几个班一起上课。
班长说:六个班。
找花名册是不可能的了,等到第二个星期同一天上课时,直接坐在最后一排盯着每一个位置,看她到底坐在哪里。
然后找到班长指着一处说:那是哪个班的?
没有搭讪,也没有学习任何的聊天技巧,拿到微信后直接报上自己的班别姓名,加的原因写的是:我觉得你有点好看。
和别人的喜欢有点不同,我一开始就告诉了别人答案。
我开始没事找事就找话题和她聊天,从地球的内核到宇宙的行星,偶尔说到共鸣点,一聊便是深夜。
从加微信的那一刻开始,我就买通了她整个宿舍的人,知道她周六日的安排,也知道她明天有什么课程。
就这样,我总能找到合适的时间顺利把她约出来,不管是运动还是看电影,只要是她就行了。
校运会那天,她报了一个长跑,常年不运动的我也破天荒地开始了早起计划。
在操场上帮她计时,遇到她想放弃时,还当起心理老师开导她。
然后冬天来了,紧接着是跨年。
我问要不要一起去跨年,她说好。
这一答应我就像是中了五百万一样,冲回宿舍又蹦又跳,然后连发好几条信息给几个朋友宣布喜讯。
朋友也不赖,计划了一套又一套表白程序,希望我一举成功。
和她一起走去电影院看跨年电影,过斑马线,冷风一阵,扑打在脸上,我既兴奋又紧张,只是棉帽子遮住了我红起来的脸颊。
多想,倒数想起的那一刻,你也能说声我喜欢你。
毕竟,我一次又一次的跟你说起,但你每一次都没有正面回答,而我害怕尴尬,每一次都故作轻松,把“我喜欢你”说得像是玩笑一样,可我自己每一次说完,都是一次兵荒马乱。
直到下一个话题的出现,我假装忘记自己说过的话。
终于过了很久很久,你渐渐淡出我的生活,但我一直都想找个理由去证明,你也喜欢我。
直到从别人的口里得知,和我在一起的时日,一直觉得我是最适合你的那个人,我会照顾你,我懂得你的一日三餐,我也知道你的心情什么时候晴天什么时候阴天,我总能在你需要帮助的那一刻,最早出现在你眼前。
但也仅仅停留在合适,因为你知道,我们也仅仅是合适,你没有到喜欢我的程度。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只好退出,离开,继而忘却。
记得跨年那会,我说:能做我女朋友吗。
你哭着说:对不起……
不过我明白啊,那就当最好的朋友吧。
只是这样的结局,有点难过罢了。
三
“我懂得有些路是需要我自己走的。”
喜欢了她四年,但她一直不知道,我也从来没有告诉她。
虽然我们生长在同一个城市,但大学隔了足足两千三百八十四公里。
“太远了,哪怕就是相互喜欢,也很难走到一起吧。”每一次和她聊天我都会有这样的念头。
每年的寒暑假,舍友都拼命地想留在学校去实习,而我只想早点回家,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是如果不早点回去,见她的天数就会越来越少。
和小时候一样,我们会去老街里吃小吃,她喜欢摄影,我还会约她一起去公园里拍照。
可惜这些时光实在是太短暂了,大一那年我兴冲冲的提早了一个星期回到家里,但她跟我讲大年初二就要回去实习了。
格外的珍惜,我远比其他人更懂其中意义。
高三毕业那年,我们一起在路边吃着烧烤,她问我什么时候谈恋爱,我没有正面回答,只说了句“直到遇上喜欢的人”。
直到大三那年,四年过去了,春节的时候还是约着一起去路边吃烤串。
天气很冷,烧烤摊的炭火飞窜起来,每一次都能激起一阵白雾,长长的烟线带着烤串的香味钻进我们的鼻里。
她还是嬉笑地问我为什么还不谈恋爱。
我没有回答,问她今年生日时想要什么礼物。
她说我送啥她都喜欢。
后来,我在送她的礼物卡上,写了句:我在一直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出现,哈哈哈哈。
再后来,她有了男朋友,也去了另一个城市工作,寒暑假的概念也没有了,我也快毕业了。
从来没有告诉她我喜欢她,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觉得这辈子不会遇到这样的女孩了。
因为只有她,和我有着相似的思想,我们吃的、看的,只要对方一提起,立刻就能引起共鸣,就好像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好久一样。
有段话这样说:七月的风,八月的雨,无边的喜欢,和遥远的你。
大概就是这样吧。
也许以后我会遇上和她类似的女生,或者说遇到一个能让自己的心再次像曾经那样扑通一声,那我这次会选择的勇敢点,大声地告诉她:我喜欢你。
不想再错过,因为所谓的等待,每一天都是给未来增加未知数。
也许她每年在烧烤摊问起的那句话,也是想求证一次,我到底有没有喜欢着她,可我每一次都含糊其辞,自以为永远不可能,直到她去了另一座城市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是啊,真想身边的那个人,是你,是那个我喜欢了四年的你。
最后
我们不断地长大,渐渐改掉了动不动就头脑发热的坏习惯。
我们开始懂得冷静,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说什么话。
令人担忧的是,在爱情上,我们也开始学会分析,盘算着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
那一刹那,喜欢一个人变得谨慎,在感情上不会再难过痛苦,有的就是一句“来过就好,无所谓了”。
这样的豁达,也使人慢慢的脱离纯粹与美好。
而男生的长大,也恰是如此。
经历过疼痛,最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再冲动却冷漠的人。
可真正令人动容愿意肩负责任不图回报的感情,才是我们真正向往。
谁都不希望通过计算,最后和一个不爱的人相厮守。
爱情就是在付出与失去间不断轮回,不管结果如何,为了那个爱的人,可以义无反顾,可以继续相信,可以不断勇敢。
那么,
如果,我喜欢你恰好你也喜欢我,那,我们在一起吧。
如果,我喜欢你,你却不喜欢我,那,没关系啦。
本文作者:Y K S
本文来源:一克松(一个糟糕青年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