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间至柔之物,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如若运用不当就会演变为滔天巨浪,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黄河,这条曾经孕育了古老的中原农耕文明的母亲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但是关于黄河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样一段特殊的记忆: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进中国领土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为了阻击日军西进,他们做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策——炸毁黄河花园口的一段,试图以水代兵将日军阻挡在河流的另一边。自此,多少村庄、田地被淹没,多少百姓流离失所,这里的人们也有了一个特殊的称谓:黄泛区的人。
《黄河东流去》这本书是以黄泛区赤杨岗村七个家庭逃难、求生、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讲述了那一段难忘的历史,这是现实版的中国1942,也是一部关于普通百姓家破人亡与生离死别相交织的血泪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在大灾大难中初心不改、艰苦奋斗、创造奇迹的人生赞歌,正是因为这种坚守、这种奋斗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也让中华文明绵延不断、世代相传。
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悲歌。最让人唏嘘的是蓝五和雪梅那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一个是出身悲苦、练就了一身精湛的唢呐技艺的民间艺人,一个是长相俊秀、温柔多情的地主家童养媳,命运让他们相遇、相知,他们私奔了,一起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但这一切是封建礼教所不允许的,在权势的运作下雪梅成为了官员的外室,为了生存她不得已出卖着自己的青春,蓝五在经受了牢狱之灾之后辗转来到西安,靠着吹唢呐维持生计。在一次宴会的表演中两人再次相遇,百感交集、五内杂陈,蓝五的出现再一次唤醒了雪梅沉寂已久的心,那婉转多情的唢呐声像火苗一样点燃了雪梅重拾这段感情的希望和勇气,而命运的捉弄让蓝五对雪梅误会颇深,认为她嫌贫爱富所以当初抛弃了自己,在蓝五看来过惯了优渥生活的雪梅是没办法继续和他过贫苦生活的,因此不告而别离开了雪梅,另一边一心想与蓝五再续前缘的雪梅义无反顾走出了那个曾经锁住她青春的家,无奈天不遂人愿,雪梅的丈夫,那个自私、残暴、虚伪又独占欲强烈的男人不堪忍受这样的屈辱,毫不顾念多年的相伴之情,派人将离家出走的雪梅杀害了。当蓝五看到雪梅的尸体后懊悔不已,继而又想到了自己悲惨的身世,于是选择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爱情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凄美,就像开在乱世风尘中一朵洁白无瑕的莲花,他们的死为这一场人间浩劫增添了一抹理想主义的色彩。
一声造化弄人、有缘无分的叹息。村庄被河水淹没以后,在赤阳岗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春义,这个长相英俊、内向老实的青年在李麦的主持下和凤英结成夫妻,在逃难的路上两人相濡以沫、彼此关爱,本以为在灾难中结成夫妻的他们必定伉俪情深,不承想同患难容易、同富贵难,当他们逐渐在咸阳落住了脚并有了自己的店铺后矛盾也逐渐多了起来,习惯于在土地上劳作、思想观念陈腐的春义无法融入商品社会的人情关系,他不喜欢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嫉妒那些和凤英说说笑笑的男顾客,最终,两个人分道扬镳,头脑活泛的凤英在城市的生活如鱼得水,木讷固执的春义回到了家乡继续与土地相伴。生活中,总有这样的夫妻,两个人可以一起携手走过那一段最艰难的创业岁月,可是当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却无法平静友好的相处,也许,富贵的日子和患难的日子一样都是试金石,人各有志,如果不合适,那就潇洒地放手吧。
一朵朵在灾难中拼命生长的小花。并不是所有流落他乡的人们都像凤英这样比较顺心的,大多数人都在生死线上挣扎,为了填饱肚子,人们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做苦力、吃树叶、喝泔水,可是由水灾、蝗灾、旱灾、以及人为的因素导致的粮食短缺让逃难的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饥饿无处不在,为了填饱肚子,长松的大女儿秀兰经人贩子卖给一个中年男人为妻,二女儿玉兰卖给一个地主做小之后被残忍地折磨致死。海老清的女儿爱爱由于出色的外表和悦耳的嗓音被说书人看中学习说书技艺,学成之后名噪一时,父亲死后,作为家里长女的她为了让母亲和妹妹有一个像样的住所,不得不向政府官员关相云低头住进了对方为她准备的鸟笼里,但她又不甘心成为对方的金丝雀,于是又和那个清秀懦弱的照相馆职员来往而导致怀孕,这个小职员因为关相云的淫威选择逃跑,而关相云也急于和她撇清所有的关系把她们一家赶出了那所房子,为了活下去,爱爱大着肚子厚着脸皮在说书场上开始了自己的下半生,青春就这样匆匆地结束了。在那个粮食、房子成为人们最大追求的年代,所谓的爱情不过是一件奢侈品,即使有,也很难圆满。
一份对土地给予纯真眷恋的热爱。土地,是最宽容的,也是最无情的。它可以赠予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但是,在天灾面前,即使再怎么用心地呵护、打理庄稼,土地也无法给予我们想要的回馈。海老清,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自己的耕牛,可惜这条耕牛在被国民党军官残忍对待之后成为他们的盘中餐,对于海老清来说,牛是他的命,牛死了,他的半条命也没了。后来,他在租种地主的土地中感受到了一丝丝慰藉,他像照顾婴儿一样用心打理着每一寸土地,丰收的年景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即使在蝗灾之后他也没有放弃对土地的最后一丝期盼,他满怀希冀地撒下荞麦种子,施肥、锄草、采花,终于盼到了荞麦丰收,主家却毫不留情地拿走了大部分的粮食,接下来的旱灾人们吃口粮食都是奢望,更何谈种地,他是那么爱这些土地,土地却无情地捉弄了他,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他不甘心地闭上了眼睛。那个年代,一个农民最朴实的愿望也没办法实现,一边是腐败官员想尽办法地贪污赈灾粮食的恶劣行径和视人命为草芥的冷酷,一方面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失去土地、食不果腹的悲哀,不禁感恩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让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让每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收获幸福的时代。
一首乐观向上、力争上游的奋斗之歌。李麦,自小走南闯北和父亲要饭、卖盐,后来在地主家饱受压迫,父亲和丈夫的惨死、多年的生活历练了她敢于反抗、明理睿智、豪爽大度的品质,她像及时雨一样为相邻们排忧解难,当村子被淹没后她果断地带领乡亲们外出逃难,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送去参军,并为自己能为游击队员服务而感到欣慰,对于逃难而遭受凌辱的女孩她给予最大的宽容和理解,在她的引领下,乡亲们纷纷返乡,大家开始在这一片土地上重建家园、开垦土地,他们热火朝天地为新生活而打拼着。逃亡的路上,即使再艰难的日子黄泛区的百姓也会堂堂正正的活着,依然保持着勤劳、善良、正直的本性,他们散落在各个角落里,靠出卖自己的诚实劳动谋生,遇到困境中的老乡,他们会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在她身上彰显了中华儿女在灾难中冷静、理性、勇敢的品性和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信心,这些品性也是让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动力。
多难兴邦,当滔滔的黄河水一路向东注入大海,它所经过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人们在这片大地上耕种、收获,重新过上了丰衣足食、安宁和谐的生活,古老的农耕文明得以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传承。
黄河东流去,大浪淘沙,带走了一切不合时宜的、落后的、腐朽的事物,留下了一切有益于滋养这片土地的肥料,一个个崭新的村庄拔地而起,一个个经过风雨洗礼的灵魂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看,苍茫大地、生机盎然、丰收气象、换了人间。
一部黄泛区人民的逃亡史、奋斗史,如东流的黄河浩浩荡荡、起起伏伏,一个个卑微的生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但是无论飘向何方,他们心中的根永在,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念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