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随流水(19-11-3)

11月3日,周日,阴,12至24度

本周生理期,未游泳,游泳的时间都用于种花了。因在朋友圈开设“晒书录”专栏,一日一书,日日读至半夜三更,瑜伽也误过。一日一书,非把人读成读书机器不可,且为了能读完一书,尽挑些薄的小书,那就成了竞赛读书,舍本而逐末。故我将此专栏更名为“日读书志”,记录每日的读书心得,一书每日读数章,分好几日记录,读完一册,再读另一册。

在张舜徽《壮议轩日记》中读到“吾又以为,博之与杂,其辨至严。不博则如终身整洁一室,而不览天下山川之美;若涉于杂,则终身彷徨道路,而绝无一日室家之安。近人乃多以杂为博,失之远矣。”

《论语》是我治学的根基,弃《论语》而东读西读,则如流浪汉,终身流荡在外,无安家之所。故《论语集解》工作不可放弃。早晨最好能起早,若五点起不了,就六点起,读一小时《论语》,打算在朋友圈开设“读论札记”专栏,每天解读一章《论语》,并继续做好《集解》训诂集义。

晚读《论语》以外的其他经史,作为“日读书志”的记录内容。除此,再开设“书林拾叶”栏目,每日摘佳句一段。

《读论杞记》、《书林拾叶》、《日读书志》作为每日坚持的功课。曾国藩46岁始有做事之恒心,我若从今日起坚持,必也不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日读书志12】这是一本不舍得读完的书,断断续续读了有半年了,随便翻开哪一页,都可见醍醐灌顶之文句,或学问、或做人、或识人断事。我实在想不通,为何有学问之人连抄书都能抄得那么好看耐读。前有周作人,后有张舜徽,再前前,应该还有更多,中国文人向来有述而不作的传统。

张舜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20世纪后半叶屈指可数的国学大师之一。他青壮年时代,一心扑在学问上,勤于动脑动手,写下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日记,然大多毁于战火。这本日记是仅存于世的残本,时间跨度从1942年秋至1949年。日记内容以读书札记为主,即便是抗战逃亡途中,也是手不释卷。

张先生读书做学问很有计划性。晨读经史,晚看清人著述。一书读毕,再读另一书。每天读书,都作摘记、总结、归纳、提炼,看、读、写、作相连,在治学上肯下“驽马十驾”之笨功夫。

初读此书,先生所开书目令我眼花缭乱,以为终身不能读尽,不免丧气。后又觉后半生身有所寄而心安。因古文功底浅,读之费力收获颇丰,然又过目即忘,忘了记,记了忘,亦兴致不落。凡心神散乱之时,一展此书,便能迅速入定。我还购了先生论著全集,略读几章,亦是大开心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走在医院的长廊里,死亡总是像尘埃一般,挥之不散。 我刚从急救室出来,我的病人咽了气,她现在估计已经被护士推...
    拾月微寒阅读 3,047评论 0 4
  • 今天可以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大腿和腰有些疼痛,可依然没有阻挡我忙碌的一天! 腿疼和腰疼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昨晚...
    胡宝琴阅读 3,529评论 0 0
  • 针对于如火如荼的区块链产业,尽管有人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但区块链技术正在与实体业务加速融合,比如国际知名的IBM、...
    Lydia_5891阅读 3,240评论 0 1
  • 最让人怀疑人生的,是满心期待后的落空。而这种落空,你几乎不可控,因为你感觉是别人辜负了你。 这种落空,远的,有你去...
    剪辑life阅读 7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