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跑步,心情很好,完成一半的跑量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小朋友哭得很悲惨。放慢脚步放眼望去,我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骑在自行车上,大哭大叫。原来是着自己骑不动了。在他旁边,有一个成年人应该是爸爸,慢慢地围着他边跑边说,还有多少路,马上就要到了,坚持一下,已经说好的什么什么的……看着这个好脾气的爸爸以及面对孩子在公共场合苦恼的这种应对方式,让我心中暗暗地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首先给爸爸正确应对孩子的坏情绪点赞。这个爸爸给我做了一个榜样,他在孩子急躁,发脾气,情绪崩溃的时候,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就好比一记重拳打来,而且是公共场合,他立马变身成一团大大的,甜甜的,软软的棉花,能够完全的包容并接住接小朋友。小朋友会觉得温暖的,软软的着陆,让他的情绪有了一个很好的接纳方式,同时也会给他做了一个比较好的榜样。
如果小朋友急躁,我会更容易急躁,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每个人多少会有一些在意他人从而非理性的行为。在众目睽睽推荐的情况下,大人会多少做了一些身份的转换,孩子越小越不会这样。
其次给这个爸爸的互动点赞。
从小到大,我们成人习得了一种能力,就是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穿不同的衣服。
有句话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我相信说这句话的人,肯定是基于一个成人来说的,因为如果要认识一个小孩子,你跟他玩上十几分钟,你就能够了解他大部分的信息。小朋友在家或在外面,他的情景切换能力还没掌握,尤其是小小孩。不像我们大人,上班的时候穿上“盔甲”,带上职业的面具和微笑,在职场当中如鱼得水。下了班,如果老公来接就会坐在后座上,肆无忌惮的鞋脱了,想怎么放怎么放。到了家之后,换上舒服的衣服,坐在沙发上抱抱小朋友,听上几句甜言蜜语,让自己满血复活并快快乐乐的过完当天最后的几个小时。
这个爸爸没有戴面具,而是真诚真实的和小朋友一起面对困难。难得。
场景迅速切换的能力也有两面性,在孩子面前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