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单行道上的父母之爱
记得有一年春节刚过,从老家回来的路上,听到交通广播电台主持人在谈及返程时满满的行李箱和后备箱的问题,主持人开玩笑说“我妈可能觉得我在外面会饿死”。驶入一个服务区,我打开后备箱,看着看着,眼睛禁不住湿润了。
仔细想想,在人生的旅途中,难道我们的父母不是在无时无刻地为装满行李箱、后备箱而操劳吗?为人父母,我们又何尝不是时时刻刻把牵挂装满子女的行李箱、后备箱?记得一天夜里,儿子醒来,说自己口渴,想要喝水。睡意朦胧中,我忙起床帮他倒水,为了判断一下水温是否适合他,我把水先倒一点到自己手上来感受一下冷热。见状,儿子说他感受到了满满的父爱。
突然在脑海中浮现一个问题,我问儿子,有没有“子爱”的说法?
儿子乐呵呵地笑了,说:“真没听说过。”
的确,为人父母,我们都会将父爱与母爱无条件地倾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从来未曾想过有所谓的“子爱”一说,这也大概是我们的认知中缺失“子爱”一词的缘由。
究其根源,对于父母之爱与“子爱”,双方主体是不对等的。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独立生活,在爱与被爱中,爸爸妈妈大都处于主导地位,父母之予孩子的爱是主动的施与,而孩子则处于从属地位,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父母的爱,鲜有给予的机会。继而,父爱、母爱如同行走在一条单行道上,当成年后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他们又会开启在这条单行道上的步伐。
我突发奇想,在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不要把这条单行道改为双向行驶、承载着父爱、母爱与子爱的三车道,父爱、母爱占两条,留出一条车道给迎面而来的“子爱”?
��Z��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