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
所有的心理学学习,所有的成长,在我看来,都是在帮助我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人生真相,并学着面对。
不拒悲伤,不斥惨象,不索关注,不骗自己。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会令我无比感动。直面自己的人生真相,是接纳自己,成为自己的必经之路。
《悲伤是完结悲伤的力量》
有一个小女孩,两三岁时,爸爸妈妈离婚,从此与妈妈失去联系。爸爸呢。总是情人不断,但对女儿一直缺乏关照。爷爷奶奶对他很好,但是他五岁时,爷爷去世。六岁时,奶奶去世。其他亲人中只有姑姑对她很好。
这是很糟糕的童年,在这种条件下的孩子一般会有种种心理问题。
年幼的小女孩儿也不例外,他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惧怕被亲友,同学和同龄的孩子疏远,甚至伤害,为了讨好别人,尤其是同学,他用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喜欢他,大家总是嘲笑他,嘲笑他穷,嘲笑他衣服有多难多难看。
她还记得,一次学校要换书桌,交几十元钱就可以将破旧的木桌换成漂亮的铁桌,其它同学都交钱换了新桌子,唯独她交不起钱,于是全班只有他一个人用的是破旧的木桌,其他同学用的都是崭新的铁桌,那种对照分外显眼,老师把她安排到最角落的地方,同学们也常常去奚落她。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她终于承受不住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想到了自杀。她想了好几天,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她拿出一张纸,这边写活着的理由,那边写死去的理由。却发现活着的理由只有寥寥几个,那边则是长长的一列。
写完之后,看着这张纸,她感到无比悲伤,于是哭起来,刚开始是啜泣,但慢慢变成了嚎啕大哭,以前她也哭过不少次,但没有哪一次如此伤心。她哭了很久很久,仿佛没了时间概念,但哭到最伤心的时候,他内心深处突然蹦出一个声音对他说:“你很惨,非常惨,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的力量!”
这句话救了她。本来刚看到活着的理由如此之少,而死去的理由如此之多时,她已决意自杀,但内心深处突然蹦出的这句话给了她意想不到的力量,让她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不仅如此,这句话还极大地改变了她,她不再关注别人对他的评价,也不再惧怕别人对他的拒绝和嘲讽。并且奇怪的是,自从好好哭了这一场后,好像也很少有人在肆意地奚落他了。她的性格越来越开朗,渐渐有了朋友先是一个、两个,慢慢越来越多,她的人生构想也越来越清晰。
到了二十几岁她来到广州,开了自己的小店,而且过得越来越好。她的朋友有硕士、有公务员、有律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而她作为一个职高毕业生却没有丝毫的自卑。
小女孩的故事是真实的,很多心理学的同学和朋友一致认为她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例外,那么悲惨的童年,居然能长出这样一个心灵健康的女孩儿,实在令人惊讶,那么这个例外是怎样发生的呢?
关键的答案就是那一次悲伤,那次悲伤,令他接受了自己的人生真相——“你很惨,非常惨”。
妈妈离开她、爸爸不关爱她、爷爷奶奶去世、老师和同学经常奚落她等这些事实都是非常惨的事实,这些事实一旦发生就永远不可能更改了。
但是我们经常和“永远不可能更改的悲剧”较劲,这是我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原因。
其实人生的悲剧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它之所以最后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自己的人生悲剧性。你很惨,没人爱你这种事实太难以承受了,于是你骗自己对自己,也对别人说你很好,你很幸福,其实很多人爱用这种自我欺骗的方式,暂时会令自己好受一些,但它最终在我们的精神中竖了一堵墙将我们的心与人生真相隔离起来。而我们的心也越来越缺乏营养,最终这心不敢触碰的人生真相也越来越多,所谓的心理疾病也由此而生。
小女孩她的小时候呢也是这样的,她拒绝承认,很少有人爱她这样的人生真相,于是她神经质似的极其在乎别人的评价,无比渴望得到亲友同学和老师的关爱,爸爸妈妈没有给他的,他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但没有人愿意承担这种重量,于是大家对他的索取都有些抵触。她的一个表哥说小时候的她,尽管看上去很乖巧,但他觉得她心中总有一股强烈的怨气,这样他和亲友都有些不喜欢他。
但通过那次畅快地哭泣。她最终承认了这样的一个人生真相,她不在和这个人生真相较劲,不再把力气花在刻意迎合别人的努力上。
当直面惨淡的人生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呢,毫无疑问就是悲伤。悲伤是非常令人难受的情绪,我们普遍抵触悲伤。
但是当你抵触悲伤时,你的心也就远离了你悲惨的人生真相,不过这只是远离并不是消失。悲惨的人生真相永远不会因为我们做一些主观努力就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并不再对我们的心灵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恰恰相反,你越想否认一些悲惨的事实这些悲惨的事实对你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
比如说这个小女孩,当她想否认没有亲人,爱他的事实时,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力争取别人对她的认可和爱,但这令他更加受伤。但是他那次彻底的沉入悲伤中时,他却平生第一次拥抱了自己悲惨的人生真相。
那么沉重的人生真相,显然并未摧毁它,相反却给了她活下去的力量。
小女孩并非特例,而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机制,无数的心理治疗师都发现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的过去的必经之路,若想帮助来访者,从不幸的过去中走出来,就必须帮他完成一个悲伤的过程。
并且必须是那种真切而纯粹的悲伤,而不是来访者为了赢得心理治疗师的认同而表演出来的悲伤。而仅仅是直面自己的不幸时产生的自然而然的难过。
当我们陷入这种真切而纯粹的悲伤是必然会泪如泉涌,而这泪水就宛如心灵的洪水会冲垮我们在自己心中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墙,最终让我们的内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