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221
【人物学习】
舍友:
早晨的时候被舍友叫醒。其实自己也醒了就是懒得起,最后还是起来了。
舍友为了赶作业,喝了小半杯咖啡,熬夜到3点多,结果想要睡觉却睡不着,换了方向,辗转反侧,也没有能够睡着。心跳加速,心慌,感觉心跳一会快一会慢。于是让她有了恐惧感,觉得自己是不是要死了,然后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老公,更加伤心不已。给老公打电话也一直不回复,所以特别的担心,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叫醒了我。
我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办,但我知道她最近确实压力太大了,每周要汇报很多内容,要看各种资料,老师还各种push,每周末还要回广州去看孩子,帮着搬家收拾东西,工作日就5天,2天上课了,一天汇报,1天要做ppt,还要做作业,看很多东西,真的完全忙活不过来。又累又困,但为了完成作业,还得熬夜继续干。身心俱疲,想要睡觉却又睡不着,难免惊恐万分,想到了各种不好的事情。
想说去医院,这个点医院也没有人,可能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里的双重打击之下的不适应和太累了造成的。
于是我安慰她,给她熬了粥,听她倾诉完,安心睡下。也才洗漱收拾出了门。告诉她好好休息一天,给老师请个假,生病休息理所应当,不能太耗费了。老师的要求太高,真的会给学生超级大的压力。那种push就感觉像拔苗助长一样,让人窒息。
所以,真心不容易呀。一边周末要去看孩子,平时还要上课做科研。难以想象35岁选择继续深造的勇气。所以,看到舍友,我是佩服的,看到她这么拼,也是很不容易。但确实要好好注意身体,去找到一个平衡点,不然,真的会一团乱麻。
因为,当你不再体力智力如同20多岁的时候,拼不过的时候,需要另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做事情,而不是像他们老师那样不断的比较和push,会让一个人压力大到心理受创。认清现实,调整好状态,休息好,或许是现阶段舍友要做的事情吧。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坎,跨过去就好了,但跨过去的过程真的很难。因为你所要考虑的不再仅仅是自己,而是一波与自己有关的人与物。
多么希望,社会能够关注到女性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怀,而不再是希望和男性一样能干、厉害和拼命。本就不同,为何一定要追求一致呢。
【作品学习与读书】
海蓝《不完美,才美》
Introduction
“人们从来不会穷得无法给予”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家卡尔·荣格曾说:“如果没有情绪,黑暗无法转化为光明,冷漠无法转化为行动。”彩虹由各种颜色组成,情绪由各种味道组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正是因为体味了这些情绪,我们才真正为人。情绪既可以成就我们、推动我们实现最好的生活,也可能羁绊我们、阻碍我们享受完整的人生。
海蓝博士是我多年的好友和同事,她在自己的第二本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朋友们与自己的情绪建立健康的关系,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心愿实现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不忘履行自己对家庭、朋友、社会应尽的责任。海蓝博士勇敢而坦诚地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包括她年轻时代抑郁的挣扎、疗愈的过程、她的成长以及她的发现。海蓝博士结合自己多年的医学和心理学学习,以及在世界各地、针对各种人群、各种境遇的心理学实践,创立了一套以管理情绪能量为核心的体系,这套体系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愿意采取行动、更友善地对待自己、并变得更加幸福。
在多年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及培训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我发现,坏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往往是我们为了控制坏情绪或避免产生坏情绪的所作所为,造成了我们最大的困难。比如说,某人因为害怕在工作中犯错而不愿尝试新工作,以此避免犯错之后的尴尬。他(她)因此错过了从(可能的)错误中学习的机会,从而也错过了提高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本书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方法,让人们不仅能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能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最终迈向更幸福的人生。本书的最后,海蓝博士向读者分享了一个珍贵的礼物——给予。从古至今,贡献他人都是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幸福人生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已经过时间的检验。古今中外的许多哲学家、思想家都极力赞美和倡导付出与贡献。《道德经》中说:“天之道,利而无害。”圣方济各说:“我们在给的过程中收获。”安妮·弗兰克——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阿姆斯特丹躲避纳粹迫害的犹太少女——在她的《安妮日记》写道:“人们从来不会穷得无法给予”。
推荐书籍:
The Mindful Path to Self-Compassion
《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
【思考】
冬至:
今日是冬至了,你吃饺子了嘛?还是吃的汤圆?
南方的习俗是吃了汤圆就长大了一岁,那么北方吃饺子,是为了防止耳朵冻裂。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习惯。
昨天晚上的时候,受到小伙伴的邀请,去包了饺子吃,美味可口。
其实,在家的时候并不怎么喜欢吃水饺,因为感觉一过个节,或者家人都团聚的时候就要吃饺子,吃的多了就有种拒之千里的感觉,真的不想多吃一口了。总在想,难道不能吃点别的了嘛?
离家千里远之后,才发现,那种家里人聚在一起,有和面的,有擀面的,有撒粉的,有做馅的,有包饺子的,有煮饺子的,一大家子人,乐乐呵呵,热热闹闹的,一顿饺子,把大家都聚集在了一起,别提有多热闹。所以,不在于吃那顿饭,而在于,那种氛围。但小时候不懂,就真的只看到吃饺子那件事情。也发现,饺子的味道,再也没有家里的那种感觉。汤汤水水一起,融汇了那种家乡的味道,渐行渐远。
即使吃到了,也吃的各地不同的口味,大部分也都是干吃蘸酱,没有了家里加上粉汤那种大快朵颐一起吃粉吃饺子的酣畅了。
也才发现,离家千里之外,离家几年之后,家乡会是自己心底里的一种念想,千丝万缕的头绪都和家有关。
也是昨天的时候家人提醒说要吃饺子,却没有那个专门去吃饺子的心。因为感觉,没有那种氛围了,所以吃起来也就不香了。
所以,人们总是在小时候想要脱离家这个地方,却在长大后想念的不行。也或许是,行过万里路,才发现眼前的最美好。
不知道你,是否有了这种感觉,那种吃饺子的仪式感,带你从认知节气中穿越时空回到家的念想当中。
【每日一句】
最长的一夜过去了
【梦境】
没有哦
【每日反思与改过】
晚上没有忍住还是吃了小零食,哈哈哈,果然对于没有吃过的东西还是会存在想要尝试一下的心态,多吃一口。也就是存在那种侥幸心理,多吃一口也没关系了,但其实就是一种弱限制的放松,有一个小口必然会形成很大的一个口,所以还想需要定下规矩去遵守。
和师妹一起骑车去地铁口,骑得有些快,才发现自己是那种不怎么能搭伙一起走的人,喜欢独立独行,觉得自在。和别人一起感觉有浪费时间的情况,但其实,不应该只考虑到自己,可能对方骑车没有那么熟练呀,路况不熟悉呀,所以两个人应该是逐步的协调统一,而不应该只是考虑自我的感受,其实也是磨练自己性子的一种过程,不应该只考虑到自己。所以,尝试慢下来,而不是一直的赶赶赶。急着赶车,时刻忙碌在路上,却忘记了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