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种芽苗菜。第一次种的时候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结果在我的精心照顾下,芽苗菜涨势喜人。菜苗长得不错,可吃的时候却犯难了,该怎么吃呢?
S说应该连根拔起,一起吃。我说很应该不能吃吧!应该用剪刀把苗剪下来,只吃筐里的部分。S掐了掐根部,挺嫩,可以吃。于是,他自顾连根拔起,洗了洗炒了一盘。结果,根部像棉絮,膳食纤维特丰富,使劲嚼呀嚼,就是嚼不烂。S说不用再嚼了,直接吞就行了。我可吞不下,只好把嚼剩的都吐到垃圾篓里。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可不能连根吃了。还有就是,连根吃实在太浪费了。剪着吃,吃了这茬还可以还可以接着长下茬,一搽接一茬的吃。
三句话不离本行,干什么吆喝什么。有时觉得种芽苗菜就像干教育,要细心、尽心、有耐心和责任心,还要因材施教,有时还会痛心。
种芽苗菜要先浸泡种子,只有把种子浸透,喝足水,才能为种子发芽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像老师要先了解每个学生,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才能为因材施教做好充分的准备。
种子放在育苗盘里,要铺放均匀,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有重重叠叠或稀疏不匀的情况。然后你要精心照料、细心呵护,每天要喷几次水,耐心等待它们发芽。就像一个班里的学生,只要在你班里,就是你的学生,要平等对待,雨露均沾,不能厚此薄彼。还要时时刻刻注意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变化。
种子发芽了,任务更重了。一天要换一次水,喷水N次。我更细心的观察每一粒种子的变化:有的种子特别听话,就在自己的位置很努力把根深深地扎进水里;有的种子特别调皮,不喜欢把根扎在自己的位置,非要不遗余力的占据别人的地盘;有的两粒小芽挨挨挤挤的扎在了一个小孔里;有的小芽弯弯曲曲却怎么也扎不下根;还有的反其道而行之,南辕北辙了……总之,各种姿势的全有。对于少数听话的种子来说,一般不用特别照顾;对于挤在一起的小芽,需要摘出其中的一粒,另找小孔;对于弯曲的、找不到方向的,我要帮助它们找到合适的位置;有的小苗开始的时候涨势良好,长着长着,不知为什么,种子却慢慢腐烂了,有的小芽则慢慢枯萎了。我需要耐心的把它们一个个的挑拣出来。这是不是跟教育孩子特别相像。在同一个教室里,同样的老师,外部的条件是一样的。可每一粒种子都是特别的,都有自己的思想,都像一本书,一首诗,需要老师们细心发现、耐心琢磨。
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此的繁琐,才能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与成就。只有基础工作做好了,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教育孩子和种芽苗菜如此的相似,怪不得要把老师比作园丁。还真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