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每天吃喝玩乐,聚会喝酒打扑克,每天也是不亦乐乎,大家庭聚会,小范围聊天,而最值得我记下来的是参加表弟家孩子的“开锁”宴会!
所谓的“开锁”宴会,即为给孩子大过十二岁生日,即第一个本命年生日。可能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这样的风俗,我只以我所在的祁县,我参加的这场宴会来记录。
其实参加过的婚礼呀,生日宴会不少,但是基本我只是吃饭,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其中的环节,而这次观察下来的体会是过一下这个生日还真的挺好的,这也是长大所经历的第一次有印象的仪式感。
喜欢这种大家庭的热热闹闹的感觉。
刚到表弟家,就感到了浓浓的热闹的气氛,张灯结彩,许多许多的气球装点着大大的院子,小朋友们开心的笑着闹着,大人们忙碌着,张罗着,没什么事可忙的亲戚们就坐一起聊聊天,聊聊一年的成绩,聊聊新年的愿景。
我呢,随便拍拍照片记录一下各种环节。
首先我先拍了鼎鼎大名的“面窟篮”,话说这几个字到底怎么写我还考究了半天,请教不少人。
这个窟篮很有说法,满月有满月窟篮,生日是生日窟篮,这个十二岁的生日窟篮更是与众不同,上面得有过生日的孩子的属相,九石榴一佛手,还得有小米麦子等,(祁县话里说的“米面洞洞麦须须”)寓意在于希望小孩不愁吃穿吧,表达美好的祝福。
外面摆着贡献的东西,有干果有水果,旁边摆着十二层蛋糕,看起来真的赏心悦目。
接下来到良辰吉时即会鞭炮齐鸣,响声震天,正式开锁仪式开始了。
奶奶外婆孩子都用红围脖或者红头巾系着,真正的舞台的主角,听着主持人让做啥做啥。
新的红腰带系到宝贝的身上,后面别着秤竿,脖子上挂着铜钱,金锁银锁,红线绳等。
第一步:奶奶姥姥孩子每人手里敬三炷香,烧三张黄裱纸,敬酒三杯,鞭炮齐鸣。
主持人嘴里念叨着:今天天气特别好,王宇晨开锁仪式开始了,春暖花开迎宾客,高朋满座来庆贺……等等祝福的话语!
第二步:用钥匙把锁打开。
这个由姥姥来做,主持人边说“天门开地门开,今日把王宇晨的锁儿开,这把锁,开得好,脑盘开窍学习好,长大成人本领高,自己的工作自己找,市场经济展宏韬,艰苦奋斗逞英豪!”
第三步,奶奶用新刀把红线绳割开,(割三下),把红线绳放簸箕里点燃,问孩子要上面还是要下面。
主持人说:金簸箕银簸箕,簸出粗粮吃细粮,贵人扶承一辈子,前途无限步步高,好吃好喝过一生。
第四步,奶奶姥姥配合扫去孩子身上的晦气,前身扫三下,后身扫四下,奶奶扫,姥姥拿着簸箕配合着。
主持人说着,前扫金,后扫银,把一生灾难都扫尽,四季如意万事通,无灾无难长成人,既幸福又平安,万事如意事业成。
第五步,顶窟篮!
爸爸妈妈小心翼翼的把窟篮套在孩子的脖子上,然后跳三下把窟篮顶破了,主持人念叨:王宇晨今天长大了,窟篮顶破了,这个窟篮蒸的好,奶奶姥姥齐欢笑,日月明,天地长,王宇晨日后成栋梁,为国为民争荣光,忠于人民忠于党。
第六步,孩子一步一跳,三下跳回家。
总之,这次参加这个开锁仪式给我的感觉就是:人生是需要仪式感的,虽然复杂,虽然操办起来麻烦,但是意义重大,这个仪式代表着父母长辈对于孩子美好的愿望,希望他平安健康的成长,希望他从此脑袋开窍,学业有成,而孩子在这样众人瞩目的舞台第一次这样面对大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说出自己的愿望给大家听,那这就立下了誓言,对自己都是一个督促。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过度,第一个满月酒是没有记忆的,而开锁仪式就是第一个真正参与其中的属于自己的独家回忆,接下来就是成家,又是独特的回忆
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长,慢慢的成熟,慢慢的理智,慢慢的都变成了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