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我还很瘦的时候瘦到什么程度呢—最怕在学校体育课上称体重,因为怕太轻显得格格不入。但上称的结果一般都不会太轻,就会收到来自同学的嘲笑和攻击,不可思议般的说“一定是你的骨头太重了!”,似乎是想要用什么来证明我瘦的让人难以置信。不管怎么样,我那时候感受到的是“瘦”带来的深深的恶意与不适,也许就想很多人一样,从小就种下了这颗自卑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与饮食环境有关,或者与基因有关,我身上和脸颊长出了一些肉,但属于标准正常的身高体重比,但总归是比之前圆润了很多。从那以后,大概是上了大学之后,每次回家,各种亲戚邻居见面时总会来一句“你现在怎么变得那么胖了!”真的,每一次,毫无例外!包括我们那里最胖的邻居阿姨,心里的声音是:关你什么事!有毛病啊。这时候我感受到的是不爽和不适。
所以啊,无论我们怎样做,变成什么,长得什么样,总会有外界风风雨雨的评价声和不看好。这时候我们就会说,我要做我自己,不能轻易被别人左右,被外界的声音所动摇!
但嘴里的做自己的前提是不是应该准确清晰的知道我是谁呢。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擅长做什么,我做什么很笨拙,我喜欢什么,不爱什么,我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记得颜如晶在奇葩说中说过“因为别人说你胖而去减肥,那叫活在别人的眼里;因为别人说你胖而不去减肥,也是活在别人的嘴里”。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但了解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世纪的人生难题,事实是很多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甚至是四十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可以做什么。那怎么能够认识自己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复盘,复盘的时候你会知道自己今天哪些事做好了,哪些事有所欠缺,下次怎样可以做好;你会去回忆自己今天的情绪状态,什么事情发生导致我心情状态不佳,什么让我开心到蹦起;你会去思考今天什么事情我做起来很吃力,原因是什么。保持这个习惯你会慢慢的知道一些平时自己难以察觉的细节,进而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对的,就是对自己的了解。认识了自己才能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最大,才能找到让自己幸福的密码,才能真正不负自己。
当然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尝试,拉长时间的尺度让自己创造更多的优质选项,并进行试错,但所谓试错不是知道一定是错的还要不撞南去不回头的去试。首先罗列和创造尽可能多的好的选项(有人正在做并且拿到了你理想的薪资,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的职业),排除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不一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可以轻易的判断自己不喜欢什么),留下的找到那些四圈交集的事情去尝试—兴趣、优势、市场、技能可长久性,即自己的兴趣点,自己的优势,有市场需求及这个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值钱越来越吃香。
最后,愿我们灵魂和身体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