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公司,都在逐渐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这类公司一般都是在业务转向线上的初期,雇佣外包公司快速搭建系统,搭上020转型的第一班车。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系统逐渐变大,系统也在外包公司手里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常见的就是沟通效率低下,迭代速度慢,数据安全性无法保障等。
遇到这样的瓶颈期,老板们大致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收购当时合作的外包公司,或者把当时项目组的研发挖过来,作为自己的it部门;另一种就是独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重新开发产品。 这样的公司里的研发团队,领导的思维还是重业务,重线下运营,在互联网团队的管理、研发的业务流程管理上没有经验,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产品经理,很容易做成“需求分发型”产品经理。
需求分发型产品经理
“需求分发型”产品经理的工作方式基本是业务驱动的,业务在系统实操中遇到问题,把需求提交到产品手里,产品把需求记录,然后转述给研发,等系统上线后,产品再给业务做一个培训,算一个需求的完结。这类产品经理对研发提出的问题,回答的口头禅是:我去问问业务。笔者亲自见过的,一个表的筛选项都是由业务来确定。这样的产品经理,换作一个愿意管闲事,能听懂业务逻辑的人都能胜任,就是一个需求的分发器,最多给需求排个优先级。
研发和业务的关系不仅仅是业务驱动系统研发,产品在这中间也不是单纯的分发需求。IT和业务的关系,是互相推动的,业务的增长,会推动IT系统更加完善的发展;IT的高逻辑性,反过来也会给业务带来更规范性的要求,产品经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产品经理到底是干什么的
概括的说,产品经理是整理需求,规划设计产品,最终把系统推进到上线使用的一个职位。如果把产品经理的工作比作一个黑箱,输入的只是一个需求,输出的是一个产品。比如,输入:打车不好打,我需要实现即时打车。输出就是:滴滴打车。产品经理工作中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产品的竞品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强逻辑性去完成;产品的UI,交互等方面,则需要感性面多一些。
具体的说,产品经理日常的工作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需求分析
产品设计
产品落地
需求阶段,产品需要对需求进行处理,工作中会有各种“需求”,真需求,伪需求,来自客户的需求,来自领导的需求,研发反馈的需求...接到需求后,往往对需求进行梳理,会做一些业务流程图、角色流程图、需求分析报告等等,便于产品及研发人员更好的理解需求。同时,要与业务方沟通,确定每个环节的业务规则,比如要设计一个红包系统,就要先确定红包的发放比例,金额规则,中奖比例规则等等。业务需求大致就是以上三方面的内容:业务背景,业务流程,业务规则。
产品设计阶段,也就是传说中的“画原型”“prd”,这一步就是把业务信息翻译成界面信息,让抽象的业务转换成直观可视化的界面。这是产品的基本功,往往产品助理都是通过画一整天原型的锻炼中“上道”的,原型中的逻辑体现,边界值的体现,异常情况的体现等等方面都可以代表一个产品的逻辑水平。原型与需求文档即prd,一般是同时进行,prd文档中,跟随在需求分析后的部分就是原型部分,需说明原型的设计思路,页面上数据的来龙去脉,业务操作的场景等等,一切说明都是为了便于研发的进行,要达到让研发根据这份文档就能开始coding的效果。
产品落地,也就是跟进研发测试的阶段,研发中遇到的问题,产品需时刻沟通,研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原型阶段遗漏的问题,要在落地环节不断完善,直至测试完毕系统上线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前,产品经理需要跟进产品的使用培训,一般是给业务人员演示培训系统,或是出产品使用文档/使用视频。
至此,产品经理完成了一个系统的从无到有的工作,绝不是时刻被业务推动,每个环节都需要产品用自己的专业性,推动系统的产生。另一方面,时刻做好业务和研发之间的桥梁,做最懂IT的业务员,最懂业务的研发人员。
产品上线后,产品的工作还实际上没有结束,产品经理需要对系统内产生的各种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于不能直接拿到的数据,需要埋点跟踪,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等,提出系统的改进方案,做迭代计划。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一定有新需求的出现,这时候需要产品跟进新需求,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迭代计划,继续推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