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干涉和控制。
他们自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他们常常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
他们要求孩子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说自己喜欢听的话,做自己喜欢看到的事情。他们甚至要插手孩子的婚姻大事,不许孩子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交往。

父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
有位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她在麦当劳里吃午饭,迎面走来了一对母子。
儿子看起来三十岁左右,在点餐。
不一会儿,在一旁的妈妈问儿子:“你还没点好吗?”
儿子回答说马上,他再点个冰淇淋就好了。
听到儿子的话,妈妈很不屑:“冰淇淋?还不如吃桃子。”
边说边从自己的袋子里挑出一个桃子,对儿子说:“吃个桃子吧。”
儿子拒绝了,妈妈反问:“那你要吃啥,桃子好吃。”
儿子再次拒绝,明确表达“我不吃”。
妈妈似乎没听进去,自顾自地说:“桃子很干净,很好吃!”
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回应道:“我就不喜欢吃桃子。”
妈妈见状,直接把桃子塞进儿子的手里,说:“这桃子洗过了,吃吧!”
这位母亲貌似听不懂人话一般,非得让儿子吃这个桃子。

三十来岁的儿子,居然不能自由选择要吃什么,明确表明拒绝的态度也被妈妈视若无睹、充耳不闻,真的很无奈。
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的网友,直呼“太窒息了,中国式家长的畸形的爱真得会让人发疯”。
是啊,这位母亲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
这只是冰山一角,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如果孩子不听从他们的安排和指挥,他们就会发脾气、撒泼、威胁、甚至伤害孩子。
孩子只是自己的附属品

早先重庆一名天真活泼的17岁女孩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这本应该是全家共同庆祝的喜事,然而却有个奇葩的母亲,却不让女孩去中戏报到。
这位母亲一直想让女儿报考重庆的定向师范生,毕业后留在家乡当老师,在家陪伴她。
因此绝不允许女儿有别的想法。为了达到目的,竟然出人意料地偷走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
以此阻止女儿前往中央戏剧学院报道。做母亲的正在一步步地毁灭女儿的梦想。
这样的父母并不是真正地爱孩子,他们是想要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完成或失败的梦想。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不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不关心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只关心自己的满足和利益。他们不给孩子自由和空间,只给孩子压力和束缚。
他们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和尊严,也摧毁了孩子的人格和信心。

父母的责任与尊重孩子的选择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记住,父母的责任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望和虚荣心,而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幸福。
孩子的未来、人生选择,应该是他们自己的权利和选择。
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建议和指导,但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
只有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和勇气。

重庆的那位母亲,尽管后来求神问佛后,同意了女儿去北京上中央戏剧学院。可是刘院长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够明白:我们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人生权利和选择。以控制为手段的爱只会受到孩子的反感和逃避。让我们共同努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尊重,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健康的个体。
父母的角色和责任是伟大的,但不能以控制为手段。我们应该以尊重、理解和支持为基础,与孩子共同成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选择权,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梦想,为孩子的理想提供尽可能的指导,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也是通往和谐亲子关系的正确路径!
刘院长,观视达儿童成长研究院院长,爱丁堡商科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在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领域研究8年,擅长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