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青少年常见异常姿势评估】中我们介绍了“头向前移,胸部下沉、背向后拱起”的上交叉综合症。本文我们再通过解剖列车一书中<筋膜学的生物力学原理>认识一下上交叉综合症的形成原因。
大多数成人的头部至少占体重14%,其周围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必须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才能维持头部中立位。这些肌肉必须需在清醒的时间里保持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离心负荷)。
涉及到的肌肉包括:
(深层颈部屈肌) (头后枕部小肌群、上斜方肌、肩胛提肌)
(胸大肌和胸小肌) (菱形肌、前锯肌和下斜方肌)
而肌肉被设计来进行一连串的收缩和放松的动作,但背部的这些特定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况,失去原来的功能,就容易产生扳机点(扳机点是骨骼肌或肌筋膜高张力束内最易受激惹的区域。该区域有压痛反应,可引起特异点的牵扯痛,以及引起植物神经反应)。机械应力经由肌肉内和肌肉周围的筋膜传递(而且常沿着肌筋膜经线到达双侧远端)。本质上,这些肌肉或者部分肌肉应像皮带一样做运动。
受到牵拉时,肌肉在放弃或增加更多细胞与肌小节的桥接前,都试图弹回它的静息长度。快速拉伸,会撕裂筋膜(是常见的结缔组织损伤形式)。如果以足够慢的速度施力拉伸,则会有塑形变化:筋膜将改变长度并且保持住这个长度。
举个例子来说明:慢慢地拉伸一块橡皮泥,会看到这种可塑性的模型:橡皮泥会拉长,而且当你放开它时也不会回弹,并保持在拉长后的状态。也因此形成了上交叉综合症的特征:头部前倾、颈椎前凸增加、圆肩、胸椎后凸增加及翼状肩胛骨。(如下图)
简单说,肌肉和筋膜不仅仅具有弹性,还有可塑性。
当肌肉和筋膜长期处于不良牵伸状态时,其本身的弹性功能遭到破坏,由于其具有可塑性,反而会维持其异常塑形后的状态。所以当圆肩➕驼背的症状出现后,单纯的言语干预和自我注意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只有通过正常的康复锻炼,矫正颈部及上胸段周围肌肉的平衡之后,才能“脱胎换骨”。
当然,上交叉综合症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通过筋膜链的应力传导,实则是胸腰段筋膜的异常导致。此处仅讨论上交叉综合症的基本形成原理。
因此长期处于不良姿势状态的办公室人群和学生群体是上交叉综合症的最常见侵袭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