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习惯都基本上有一个通用的周期,在不同的周期有不同的习惯引力,阻碍习惯的培养,如果能够克服习惯引力,培养习惯就容易得多。
就在昨天(11月6日),我完成了建德马拉松,全马42.195公里,在比赛前几天,我的右脚踝内侧一条筋不舒服,可能是因为练瑜伽或者什么原因导致这根筋被拉伤,这次比赛前我就制定了一个计划,就是确保四个小时30分钟完成比赛。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配速降下来,跟着430的兔子跑。在开始的时候,右脚就开始不舒服,心中就闪过念头,要不要放弃?这种纠结一直到15公里。我坚持到了15公里之后,右脚踝内部那个筋感觉要好一点,我就按照原先的计划,每五公里补一粒盐丸,每十公里补一只能量胶,这样我到35公里的时候,心想我还可以按原来目标完成。
之后跟着430兔子跑的时候,我感觉到明显有点力不从心,右脚踝痛感越来越明显,后来我一看,按照原定的计划,已经无法完成430完赛的是目标,我想完全完赛吧。我就干脆的慢慢来,最后5公里,走走跑跑,心想,何苦要这么虐自己呢?
当我咬着牙完成了这个以4小时44分完成全程马拉松,我又开始期待下一场(11月20日)马拉松比赛:杭州马拉松。
接下来我要好好的养伤,这个月20号的杭州马拉松全力以赴做好,争取能PB去年430的目标。
从8年前开始跑步,到现在参加了5场全马,跑量1万多公里,我是怎么养成跑步的习惯?
这周我读到日本古川武士《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认为:你找到了方法,把坚持也可以当一个习惯来培养。具
体来说培养一个习惯大概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身体的反抗期、不稳定期以及倦怠期。
在身体反抗期阶段,就要尽量减少身体的反抗,以“婴儿学步”的方式来启动习惯,同时简单记录下来培养习惯的过程,从而度过第一个反抗期的阶段。我是从2014年,3公里开始的,这是微习惯,让我们自身来适应这种改变。
第二个阶段,不稳定期,一方面把习惯“行为模式化”,另一方面提前设定例外规则;这个阶段,我是在一个酒局上当众夸下海口,也因为有朋友的监督,所以度过这个时期。
最后再把奖励、惩罚的机制纳进来,从这三方面进一步稳定习惯养成的系统。我是每完成一个赛事目标,就奖励自己买一双跑鞋戓服装。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已经坚持了一个月后进入了倦怠期,应对的方法除了增加变化,让习惯的过程有新鲜感,你还可以计划去挑战新的目标习惯,从而让这个行动能更好地坚持下去。这个阶段,我是去参加一些马拉松赛事,让自己在赛场上感受新鲜。
习惯不是一个一个具体要培养的事情,比如戒烟、健身、马拉松,而是所有把重复的行动变得自动化的过程都是习惯。
习惯养成后,就不依赖意志力,可以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变成像每天刷牙般的轻松。
相信你也可以!